学科建设

河南省文联、省作协主席邵丽应邀为我院师生做讲座

发布时间: 2020-10-15

2020年10月13日下午,应郑州大学文学院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邵丽在文学院2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文学点亮人生”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郑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家湘教授主持;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勇、副教授刘宏志、魏华莹参与对谈。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作家赵炜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著名小说家陈宏伟陪同出席,文学院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二十多年来,邵丽老师创作之路从未停歇,其小说曾刊登在《当代》《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著名刊物,凭借其优秀作品斩获“鲁迅文学奖”等各大奖项。作为资深作家,邵丽老师以其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作家独特的敏锐见解,从“关于小说创作的几点思考”、“我是如何走上写作道路”两大单元讲述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思索与感悟。

邵丽

关于小说创作,邵老师主要提到了当今信息化和城市化时代背景下作家创作中常常关注的五大问题,即“变与不变”、“喜与忧”、“问题与出路”、“城市与农村”、“道与术”。这恰恰是对“我们的文学创作情由何生”、“时代变动洪流下文学创作应关注什么”、“文学创作有没有规律可循”这些问题的集中回答。
首先,文学是否都是作家的“不平之鸣”呢?在邵老师看来则不然,她认为穷苦和愤懑可以成为文学的起点,喜悦和欢乐也可以成为创作的起点。她结合韩愈、屈原、李白、杜甫、塞万提斯、索尔仁尼琴等古今中外作家创作,深入地阐释了喜与忧都可以成为文学创作之由,但必须是真实的喜悦和愤怒。
其次,我们的文学应关注什么?结合铁凝《意外》、石舒清《清水里面的刀子》、易卜生《玩偶之家》等作品中作家的创作经验,邵老师认为,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作家除了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时代的变动外,还要在变化的时代中抓住亘古不变的东西,这就是人性,也是人最本质的东西。但面对一些社会问题,作家可能会比别人更早地找到问题并把它表达出来,但是并没有责任和义务找到问题的答案和出路。作家如果给读者一个完美的答案,这可以说是一种麻醉和欺骗。而面对城市与乡村,作家也应在贫苦乡村、“乡愁”等传统上有所创新,城市化进程毕竟也加快了乡村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作家也应对城市与乡村关系进行理性的思考。
再次,邵老师以石黑一雄的《团圆饭》等作品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剖析了文学创作的“道与术”。在她看来,文学创作要做到“四要四不要”:一要有激情,不要煽情;二要讲技巧,但是不要为技巧去巧合;三要讲布局,不要主题先行;四是要有厚度,不要摊在桌面上。同时也应避免“四有四不有”:一是避免有故事没有细节,过于平淡;二是避免有人物没有性格,过于平面;三是避免有语言没有风格,过于平常;四是避免有聪明没有智慧,过于平庸。

邵丽老师认真倾听学生提问

讲座最后,邵老师以平实、幽默又亲切的话语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并告诫同学们要保持读经典、勤思考的生活习惯,将阅读和思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让文学点亮青春、点亮人生。邵丽老师精彩的讲授在文学院师生中反响热烈。罗家湘教授对于此次讲座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文学院副教授刘宏志老师、魏华莹老师分别就自己在文学阅读以及文学研究的经历与邵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现场多位同学纷纷表达聆听讲座的激动心情,也提出了许多写作、文学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邵老师热情且细致地回答了在场师生的问题。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拉下帷幕。

邵丽老师与在场学生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讲座是文学院2020年度“金秋读书月·作家面对面”系列首场讲座,旨在提升同学们的阅读质量,拓展学术视野,开阔思维方式,了解学术前沿。本月,郑州大学文学院、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将陆续推出系列讲座活动,届时多位知名作家、学者莅临指导,敬请期待!

(供稿:孔德玉、陈敏珊)


 

上一条:河南大学李伟昉教授莅临文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下一条: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青年论坛在郑州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