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保持正德心与成才志

——文学院院长李运富教授在文学院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 2021-07-09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辛丑仲夏,草木欣欣。莘莘学子,时当远行。今天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首先我代表学院向2021年毕业的4名博士、83名硕士、260名本科生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各位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在此,我还要代表全院教职工祝福我们的每一位毕业生,在建党 100 周年这样一个伟大时刻走向社会,在我校双一流建设方兴未艾之际走出校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巨变中成长为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有用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新时代无时不在召唤着人才。我们的同学们,出生在巨龙腾飞的前夜,成长在文化繁荣的新世纪,又在新时代成为我们国家新的栋梁,你们的成长环境是我深切羡慕的,而你们将要面临的考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因此,我想将正德、成才二词送给大家。

首先在正德。在我看来,德行至少应包括家国观念和个人的品格、操守。家国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兴亡沉浮中沉淀的民族底气。我们的同学们在郑州接受教育,而春秋时郑国的贤相子产曾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子产的话语,正是对“爱国”一词最生动的诠释。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为大家成长成才提供了全力支持,我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应当正心诚意,服务社会,尽职尽责,助力发展,做到走出校园,莫忘我国,国家需要,尽力而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还应从爱家出发。同学们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人,而大学毕业,则意味着一个人生新阶段的开启,你们要孝敬逐渐老去的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这是做人的根本,各位贤棣切勿忘记。

关于个人的品德,我想和“成才”之愿望放在一起来谈。我为什么这样讲呢?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家应该都听到过。为天地立心,或许太大,为生民立命,或许太难,为万世开太平,或许非一人之力可及,但我文院学子,当有为往圣继绝学之勇气,也当有合众力所长,实现立心、立命、开太平之勇气。我重点谈一谈“为往圣继绝学”,这是我所期冀的“成才”,也是涵养个人品德的法门。

身在文学院,大家应该知道,我们所研究的很多学问都是所谓“冷门”,而在信息时代、读图时代,文学院所阅读和研究的内容,与大众生活似乎渐行渐远。不过,“冷门”不等于不重要。以古文字学为例:古文字学以出土文献和文物为主要材料,这些材料承载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流转变迁的诸多信息。古文字学研究事关文化传承,这一点,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替代不了的。“冷门”若无人研究,就成了“绝学”,而若有人能沉下心来研究,则必于世有用,于己有用。当然,“为往圣继绝学”,不一定要从事研究工作,而在于同学们对人文科学的重视,对文化事业的热忱。泱泱华夏,诗礼传国,诗经有关雎之乐,传唱千年,太白有静夜之思,传诸四海。希望我们的同学,能铭记你们曾是文学院的学子,能保有一份人文情怀。能在分别之际,想起杜甫那句“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能在未来生活中,勇于承担学术使命,捍卫文学的尊严。

同学们,你们站在一代又一代郑大人的肩膀上走出校园,放眼前程,原非筚路蓝缕,周道如砥,请君只需直行。“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同学们,毕业快乐!学院是你们坚实的后盾,也希望你们常回家看看!谢谢大家!


上一条:骊歌未央,共筑芳华——文学院党委书记甘剑锋在文学院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下一条:郑州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文学院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