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中国社科院贺照田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二)

发布时间: 2023-11-15

2023年11月1日下午3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贺照田研究员应邀莅临郑州大学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开展题为“八十年代史诗热中的抒情与时间——以海子、杨炼、江河为聚焦讨论线索”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李勇教授主持,朱一帆老师为与谈人。

首先,贺照田研究员从李白和海子诗作中“风”的独特意象为角度展开讲座。他将李白的《关山月》与海子的《九月》两首诗进行对读,谈及两首诗中共同意象“风”的深层意义,然后引申开来提出如何用诗歌再造文明的问题。贺照田研究员更进一步地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玫瑰花园》为例指出海子诗作中对抒情的贬斥,并指出八十年代的史诗热中普遍存在的贬斥抒情问题。

随后,贺照田研究员提出,杨炼、江河对海子进入史诗写作具有关键性影响。他从杨炼、江河贬斥现世和今天的诗学理解出发,指出八十年代史诗热中的贬斥抒情,其背后有着特定的对时间的理解方式,而抒情的背后是则时间观的重构。他特别强调,杨炼的《诺日朗》等有史诗气魄与追求的写作,以及富有雄辩色彩的诗论写作《传统与我们》《智力的空间》《诗的自觉》等文章对八十年代史诗热的兴起具有重要作用。贺照田研究员通过详细分析杨炼的诗论《传统与我们》,指出杨炼贬斥抒情的诗学观,实质是一种以为了“今天”的名义而放逐了“今天”的时间观,此种诗学观主要关注的是重新发现并确定历史上与我们相呼应的记忆。

讲座第三部分,贺照田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八十年代史诗热所呈现的一种诗歌现象,即杨炼和江河在对什么样的诗是当代中国人最应该追求、努力致力的诗的理解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贺照田研究员指出,杨炼与江河以他们的写作和观念阐发,开启了八十年代非常特别的史诗热。他以江河的诗歌创作为例,深入分析了江河所聚焦的写作内容、诗学观念方面的巨大转变。他指出,在1980年时,能不能基于时代需要、时代经验写作史诗,并在这种写作中做出基于回应时代要求的判断,是江河诗学理解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仅仅几年的时间,江河在《太阳和它的反光》小序诗论所表现出来的对传统的理解发生了极大变化。神话、青铜、金砖、悍马、木雕和青瓷等意象所代表的传统则成为了江河最关心的,即江河的诗歌创作从重视时代价值到传统文化的转变。

最后,贺照田研究员特别提醒大家,看似被把握得比较充分、稳妥的朦胧诗,仍存在一些非常重要的线索没有进入我们的理解视野。他特别强调,重新讨论朦胧诗问题,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还进一步指出当代诗歌史中仍有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的问题,并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当代诗歌史的研究中去。贺照田研究员的讲座内容丰富、视角独特且观点新颖,给在场的师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进入当代新诗研究的理论路径。在互动环节,朱一帆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同时贺照田研究员也耐心地回答了在场学生的问题。讲座结束后,贺照田研究员与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上一条:著名作家梁鸿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下一条:中国社科院贺照田研究员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