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梁超群教授学术讲座

作者: 时间:2018-05-16 点击数:



2018511下午,为了促进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师生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与郑州大学英美文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开阔我院教师及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我院特别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梁超群教授莅临我院,于外语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哈姆莱特》的三个问题”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刘永杰教授主持。

梁超群教授的讲座围绕《哈姆莱特》的三个问题而展开共包括小、中、大三个问题,即,小问题:为什么哈姆莱特会对于Laertes的悲伤产生嫉妒?中问题:“德国就是哈姆莱特”是什么意思?大问题:漏洞百出的《哈姆莱特》何以成为文学王冠上的明珠?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带领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文学经典《哈姆莱特》。梁教授首先通过一个导入性提问——为什么今天还要读文学?还要研究《哈姆莱特》?以此带领大家思考文学阅读的意义,以及研究《哈姆莱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生动地解读了文学之作为一个社会资本世界之流通货币体系,而《哈姆莱特》与莎士比亚的当代性使之成为当代高流通的货币。

对于第一个小问题,梁超群教授通过对“浪漫主义如何主导了世界对《哈姆莱特》的理解?”这一解构问题为出发点,生动地解读了在第五幕第一场奥菲利亚的葬礼上,哈姆莱特对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对妹妹之死产生沉重悲伤的嫉妒之情,由此阐释了浪漫主义的自恋,自恋的浪漫主义鄙视链,哈姆莱特的浪漫主义者鄙视链,哈姆莱特的浪漫主义鄙视链,以及浪漫主义鄙视的危险等。梁超群教授指出这是发疯的哈姆莱特,他发的是浪漫主义的疯,沉浸于自恋,情感崇拜,他进一步指出浪漫主义者始终对成功持一种鄙视的态度,浪漫主义者认为失败是最优雅的姿态,喜欢失败超过成功,而浪漫主义的危险性源于自我中心主义,唯我独尊之自欺欺人,这源于对理想主义的确定性追求。

对于第二个中问题,梁超群教授指出哈姆莱特是浪漫主义者的共同王子,但将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神化的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他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哈姆莱特就是德国,歌德之哈姆莱特,德国浪漫主义之哈姆莱特,德国要有哈姆莱特的琴心,更要有哈姆莱特所没有的剑胆。

对于第三个大问题,梁超群教授指出《哈姆莱特》的特殊地位是历史相关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英帝国的文化地位、莎士比亚的天才、文学的反讽特征共同造成的,但是,不可忽视,《哈姆莱特》的文本瑕疵也是该剧特殊文化地位的一个因素。他进一步阐释了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哲思与最富感性的表达,莎士比亚无愧于the Bard”之称;莎士比亚是早了三百年的弗洛依德、哈姆莱特深处理想主义者的自我中心之罪对绝对性的执念、哈姆莱特对世界的不确定性即后现代性。他着重梳理了元文学不确定性之美、《哈姆莱特》的瑕疵之美学意义(元文学意义)。

最后,梁超群教授带领大家梳理了何谓浪漫主义:《哈姆莱特》——社会文化资本世界之一个重要货币体系中的高流通货币,而高流通性在于切肤的现实性;《哈姆莱特》与莎士比亚的当代性即当代高流通的货币;《哈姆莱特》的game-changing意义;《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浪漫主义知识分子集体无意义之网中的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浪漫主义鄙视链;浪漫主义鄙视的危险;以及如何做一个较好的浪漫主义者。这种打破传统浪漫主义的理论视角为读者解读文学文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提高了我们对浪漫主义、文学文本、哲学思想以及自身生活的认识与思考。

此次梁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而充实且观点新颖超前语言生动幽默且富有哲理,同学们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纷纷鼓掌,积极互动并踊跃提问,梁超群教授一一耐心解答。最后,主持人刘永杰教授对讲座做了精彩总结,并代表在场的师生们向教授表达了诚挚的谢意,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落幕,同学们表示收获颇丰,深刻领略到了一位优秀学者的个人魅力

                                                                      供稿:李星  照片:顾北松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