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畅教授、张磊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作者: 时间:2023-10-10 点击数:

2023年9月25日下午,应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邀请,杭州师范大学何畅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磊教授来我院讲学。两场讲座分别由我院副院长高晓玲教授和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莉教授主持,李星博士和康雅丽博士、张雯博士和袁杰博士作为与谈人参与交流,我院部分青年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现场聆听了讲座。

何畅教授以“英国文学中的‘趣味’概念”为题,详细梳理了“趣味(taste)”概念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形成过程,并描述了它与经验主义思潮、美学学科化、共通感、文化批评传统、审美现代性等话题的碰撞与交融,探讨了它如何从一个美学概念延伸至伦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领域,进而发展成理论热点的过程。她指出,“趣味”概念在18世纪虽向“内”转向主体情感,却并未局限于个体的主观感受,相反,它帮助主体在独立判断的同时内化社会共同价值,并以此增进社会共同福祉;在19世纪“趣味”概念则促使主体完善自我,追求智性卓越,不过,出于合法化自身文化优越性的需要,中产阶级主体逐渐将趣味固化为具有阶级排他作用的行为教条和礼仪规范;进入20世纪之后,“趣味”概念在现代性语境下的发展契合了泰勒关于多样现代性的论述。在有关趣味的众声喧哗之中,各种“争取差异的驱力”彼此较量,最终形成充满张力的现代趣味观。

14B53

高晓玲教授认为何畅教授的讲座呈现出一幅百科全书式的宏大图景,不仅梳理了“趣味”概念从个体到公共、又从公共到个体的内在逻辑变化,而且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思想家之间的联动与碰撞,对理解现代性及现代社会诸多问题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在与谈环节,康雅丽博士、李星博士就趣味的现实与人文意义、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以及奥斯丁对“如画”的接受同何畅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

张磊教授以“致郁的乡愁,走调的乡音——从奥斯卡·海杰罗斯的《曼波之王的情歌》说开去”为题,从剖析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入手,揭示了文学中的音乐研究对于文学学科和音乐学科的意义。他认为,在跨学科研究中,众多研究者过度关注文学作品在形式上对音乐结构的模仿,却忽略了音乐在文学作品中作为重要主题的文化价值和意蕴。在梳理当代加勒比流行音乐发展史的基础上,结合对当代加勒比文学跨艺术诗学的理解,张教授深入阐释了奥斯卡·海杰罗斯的小说《曼波之王的情歌》中的加勒比音乐与身份政治主题的密切关系。他指出,主人公萨塞尔的乡愁是一种病态的执著,他所追求的“本真的古巴”是一种想象性的建构,实际并不存在;他想象的加勒比声音共同体中,现实与幻境的冲突使个体的不和谐音愈加彰显,但身处他乡的不确定及流动性,又恰恰赋予了“故乡”无处不在的特质,最终萨塞尔顿悟到“身在之处就是古巴”。因此,坚信自己的身份差异,也成为美国少数族裔移民建构个体主体性的一种有效策略。

187B1

张莉教授认为,张磊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主题新颖、内涵丰富,其跨学科研究范式不仅拓展了文学研究的疆域,而且彰显了其文本细读的深厚功力。他对文学与音乐、法律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很好地示范了学术创新的路径,值得其他研究者学习借鉴。与谈人张雯博士和袁杰博士就美国犹太文学中的音乐、音乐叙事和听觉叙事以及族裔文学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等与张磊教授展开了热烈交流。

14116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