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座公告 > 正文

我院高晓玲教授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邀请作学术讲座

作者: 时间:2021-10-31 点击数:


2021年10月28日下午,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高晓玲教授作了题为“17-19世纪英国的现代转型焦虑”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肖滨副教授主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多个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高晓玲教授首先以“何为社会转型”“英国社会转型何时发生”两个问题为题引,探讨了启蒙运动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英国为应对法国大革命(社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产业革命)而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重大且深刻的意识形态转型,指出这场转型至今还影响着我们当下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理解。高教授首先从“转型”这一概念入手,依次梳理了波兰尼、弗兰克、英格尔哈特等人对这一概念的论述,指出伴随工业革命而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瓦解了英国传统的乡村有机社会,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并引发了整个社会的集体焦虑。接着,高教授跨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详细梳理了这场社会巨变和思想转变的历史过程,如在哲学上,英国相继出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洛克的“白板说”、休谟的“弦乐”说和柯勒律治的“风瑟”说,实现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变。高教授还引用梅吉、托克维尔、休谟、亚当·斯密等大家的论述,对转型期英格兰及大不列颠岛出现的新状况,如中产阶级的崛起、绅士称号的出现、财富观念的转变进行细致的解读,讨论财富观念改变带来的道德焦虑、新兴中产阶级的身份焦虑以及认识论转向带来的认知焦虑等问题。最后,高教授指出要想解决现代焦虑问题,需要重塑理想的“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包含责任感与心理认同感,是一种个人与他人之间的肯定性连结。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王丹老师对高晓玲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认为高教授的讲座立意高远,见解独到,体现出研究者广博的知识学养和高超的驾驭文本的能力,对正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无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最后,高教授同线上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李星、袁洋供稿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