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举办研究生考博经验报告会

     我院举办研究生考博经验报告会

     研究生办公室供稿  主笔  魏玲莉

        6月1日晚,我院研究生办公室举办的考博经验报告会在外语学院办公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报告会邀请我院今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的2013级研究生康雅丽同学分享了考博经验。报告会由外语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苑存亮老师主持。

        报告会上,康雅丽同学以“寻求人生答案”为主题为同学们讲述自己的考博历程。她提出“行万里路,还要读万卷书”,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忍受孤独,拒绝诱惑。还为同学们分析了选择学校、制定复习计划、参加初试、准备复试、调整心态等重要问题。同时,建议同学们把功夫下在平时,多读书多思考。她寄语研究生学弟学妹,青春一去不复返,一定要把握青春年华,趁年轻多读书!

        最后的问答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康雅丽同学都一一做了认真的解答。

        与会同学纷纷表示,通过交流会,对考博有了深刻的全面的认识,为自己的考博路竖起了一座灯塔。

    附件:康亚丽:我的考博历程

    寻找人生答案

    ——我的考博历程

    外语学院2013级研究生康雅丽

     

    2016512日上午10点,我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官方微信号上看到了今年的博士生录取名单。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百感过后,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

    我是什么时候,又是因为什么走上考博这条路的呢?

    六年前,20107月,我从郑州大学毕业,离开了我热爱的母校。当时的我对未来想走什么样的路,该走什么样的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凭着初生牛犊的闯劲和想要看世界的热望,我接受了一个集团公司外派西非的职位,只身前往一个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世界。现在回想起来,我想要考博的决心应该就是在那一段工作经历中确定的。

    西部非洲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有澄澈的天空、翠绿的山林和蔚蓝的大海。然而那也是一个糟糕的地方,GDP排名全世界倒数,人民时刻遭受饥饿与疾病威胁。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生命的流逝,真切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几年来,我总是会回想起那个叫Sdikie的保安,他高大强壮,却只因为一场疟疾就失去了生命。每一次想起他我就忍不住看自己手上那一排永远也不会消除的针孔痕迹,那是六次疟疾留下的。从那时起,我真心感激我强大富裕的祖国给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然而,刚刚离开学校对人生的认知还十分浅薄的我无法解答这个难题,知识的局限也让我没有能力去解答这样的难题。我记得宋代苏轼揭开石钟山发出异响的秘密时写道: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既能做到实地考察,又有渊博的知识,所以能够解开秘密。因此,我决定回来念书,因为我已经认识到,行万里路还需再读万卷书才能真正将所见所闻与书中智慧融合,才能进入新的境界。古人也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望远。我相信读研、读博之后的我会站在更高的地方,会比现在更接近那个人生答案。

    所以,2012年我回国了,我给自己找了一间安静的屋子潜心学习。然而,就像一个大手大脚惯了的人要俭省节约一样,已经放松两年的我发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每一天都独自一人努力,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告诫自己不可放松,更不可放弃。我咬着牙忍受着孤独,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的信心几度失去又几度重拾,我告诉自己挺过去就会离答案更近。那一年,有好几个本科同学也决心辞掉工作考研,然而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听到有人放弃的消息。我很理解他们,因为我知道工作过再回来考研的过程有多苦,可我却从未动摇。崇高的目标才会产生强劲而持续的动力。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我亲历生命的流逝后再也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我必须去寻找答案。

    201391日,再次见到熟悉的课堂,我像饥饿了很久的小兽一般贪婪的汲取知识。环顾四周的同学,我想,这里再也不会有人比我更能体会读书的幸福了。我用了三年的努力回到了这里,就绝对不会再虚度人生。我要考博,这是我唯一的念头。这三年里,我从未旷过任何一节专业课,我常常用崇拜甚至迷恋的目光去看每一位为我上课的老师。我羡慕他们渊博的知识,感激他们无私的教导,也暗暗揣测着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一定是基于更高的高度。我放弃了所有学习之外的活动,爱上了图书馆。我享受每一次图书馆闭馆时美妙的歌曲,也常常毫不退让地跟“占座党”抢座位。我喜欢手指拂过一张张书纸的感觉,那让我觉得知识与智慧在浸润我的灵魂。

    今年3月,第一次踏进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时,我坚定地告诉自己,这就是我要读博的地方。两个月后,我得到了成功的消息。我知道,我踏上了新的一阶阶梯,同时也获得了新的人生感悟——感恩。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学校、学院和所有的老师,是他们的教导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获得新的感悟,不断地完善自己,没有他们我无法取得现在的成绩。其中我最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刘永杰教授,他给与我无私的帮助与鼓励将使我永远感恩。然而,除了继续努力之外,我对他们却无法有更多的回报,我只能把这种深沉的感激藏在心底,默默的感恩。

    2010年本科毕业到2016年考上博士,六年的心路历程,我对人生的体会也从大学刚毕业的迷茫到现在的渐渐清晰。我经受了考研时的孤独,体会了读研时的幸福,现在又拥有了一颗感恩之心。我正在一步一步解开当年给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也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能够找到更深层次的答案。

     

     

     



    上一条:外语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巡视安排

    下一条:外语学院第十届教职工摄影展征稿启事

    关闭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郑州大学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