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外语本科教育始于郑州大学1960年成立的外文系,2019年7月更名为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学院现有英语、俄语、日语、德语四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外国语言文学被评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下设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俄语笔译、德语笔译等5个专业)。
随着全球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入,各个专业对于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外语正成为增强国际交流能力、提升专业能力和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拓宽学生学习和就业渠道,发掘学生的发展潜力,我院精心组织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面向全校非外语类专业2023级在校本科生开办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辅修班。依托我院现有的四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立了四大辅修专业:英语、俄语、日语、德语,实行小班教学,不仅强化学生在基础语言技能方面的学习,还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胜任力培养。
一、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英语方向: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践行我校“双一流”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面向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培养跨学科、跨专业,既具有主修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精通英语,熟识英语国家文化,具备卓越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医药、教育、文化、外交事务的复合型人才。
俄语方向:为响应国家对复合型专业人才战略需求的号召,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指标要求,探索外语学科创新发展。本辅修专业面向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俄语基础扎实、掌握俄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具备运用俄语+专业知识解决工作挑战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科技、工程、涉外法律、对外经贸、旅游、文化等部门从事管理或专业性工作。
日语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和宽厚的日语语言文学及文化知识,具备必要的日语、日本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多元文化素养,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研究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提升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能力,有能力继续进行本专业领域研究且能适应新形势下不同工作岗位需要的高层次日语专业人才。
德语方向:德语辅修专业致力于通过系统的语言学习与文化课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德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深入了解德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课程强调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综合训练与实践训练,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德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德语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涵盖外贸、教育、旅游等行业,包括如国家机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及教学安排
1.课程设置
我院辅修专业设置四大方向,每个方向设置四个模块的课程,以语言学习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实现语言技能与跨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响应时代发展需求,体现专业方向特色,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主干课程设置见表1。
模块 |
课程名称 |
专业基础 |
基础语音课程 |
视听说课程 |
语法课程 |
时文选读 |
商务外语 |
学术写作 |
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 |
专业核心 |
口译与笔译实践课程 |
外国文学赏析 |
跨文化交际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国际舆情与对外传播 |
专业拓展 |
外国艺术与影视欣赏 |
数字人文导论 |
世界文明史 |
全球治理 |
国际组织概论 |
毕业论文指导 |
专业实践 |
实习实践活动 毕业论文写作 |
表1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设置
2.师资队伍(部分)
高晓玲,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学者,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获评第十届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郑州大学社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郑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审稿专家。主要从事维多利亚文学研究,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论文和译著多次获河南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的知识话语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多利亚小说中的现代转型话语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张莉,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担任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郑州大学优秀青年社科团队项目等多项。在学术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郑州大学首批“101”课程《外国文学经典中的女性史》。
王志伟,教授,副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暨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高级翻译人才库首批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修辞、翻译与传播,在《中国比较文学》《外语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文》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及译著7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多项。主讲《高级英语》《英语公众演讲》《英语文体学研究》《翻译硕士论文写作》《修辞批评》等二十余门课程,其中《英语公众演讲》被评为“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顾俊玲:女,副教授,俄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语文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高教学会外语分会理事,河南省外语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教育人才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在《莫斯科大学学报》《圣彼得堡大学学报》《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级、厅级课题8项,出版著作4部、教材5部。曾获校级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获各类学术奖励10次。承担《俄汉双向翻译》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王森:男,俄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河南省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立法研究基地(郑州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郑州大学俄罗斯语文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译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励。承担《俄罗斯社会与文化》 等课程教学任务。
袁燕萍:女,副教授。河南省“文明教师”,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郑州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郑州大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俄罗斯语言与文化》课程负责人,《俄罗斯语言与文化》课程获河南省本科教育优秀课程二等奖。
葛继勇,浙江大学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早稻田大学博士后。郑州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亚洲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层次人才(B类、领军人才),河南省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早稻田大学日本古典籍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日文化交流史文库”20卷副主编、“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丛书”18卷总主编。主要从事中日文化交流、东亚国际关系史和中日古典文献学等研究。
王连旺,文学博士(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后(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亚洲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攻东亚汉文学与汉文献、东亚国际关系史、东亚文化交流史,出版《朝鲜通信使笔谈文献研究》《唐宋八大家文读本·苏轼》等中日文专著2部,在中日两国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课题多项。
张晓青:女,教授、硕士生导师,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一等奖、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郑州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郑州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承担《德汉互译》等课程教学任务。
尹岩松: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郑州大学德国文化中心主任。获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郑州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郑州大学良师益友奖,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当代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演变研究”主持人。承担《商务德语》等课程教学任务。
时晓: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德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郑州大学德语系主任。获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郑州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承担《德语国家文学史》等课程教学任务。
3.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从第三学期开始,应在学校规定的学制四(五)年内完成课程。课程安排灵活,通常在周末、节假日或晚间进行,确保学生在完成主修课程的同时能够兼顾辅修学习。教学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项目模拟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
三、证书授予
学生在主修专业学制(四年制或五年制)时间内获得主修专业的学位证书,同时完成辅修专业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含毕业论文)且成绩均合格,经学校审核通过,颁发辅修证书,授予辅修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证书不单独颁发,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注明辅修学士学位。
四、报名条件及须知
1.报名条件
全校全日制本科生二年级达到要求即可报名,要求:
(1)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2)身体健康,学有余力,主修专业必修和限选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5以上,无不及格记录;
(3)未受学校任何纪律处分;
(4)主修专业学费按规定已缴清。
(5)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应归属不同的本科专业类。
2.学籍与成绩管理
在辅修专业学习期间,学籍与成绩管理参照《郑州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办法(校教务【2020】1号)》执行;参加辅修学习的学生,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或未能完成所修学分,其所交费用不予退还。
3.收费标准
根据学校规定,辅修学制三年,学费总计4800元,分两次交费。参加辅修学习的学生如中途退学或未能完成所修学分,其所交费用不予退还。
4.报名流程
(1)加入报名群:即日起开始报名,请诚意报名学生务必加入QQ群,群名:2023级外院辅修,QQ群号:788475336,申请验证:姓名+学号。报名结束时间:2024年9月11号。
(2)教务系统提交报名申请与秋季学期开课时间待定,教务员随后在QQ群发布。
其他未尽事宜欢迎电话咨询,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办公室负责解释说明。
联系人:杨慧梅67783121、尹静67781392。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2024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