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构建“金字塔式”本科教学培养体系
发表时间:2015-10-20    点击:

    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散养式”培养拔尖人才到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和教学绩效考核办法,复旦大学努力营造健康的学术生态,构建起“金字塔式”教学培养体系。

用“散养”模式培养“未来科学家”

“散养”的特点在于不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单独编为行政班,拔尖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学生可自主选择是否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其形式主要为讨论班和跟导师到实验室做实验。当学生对讨论研究失去兴趣或感觉无力承受深化培养的压力时,完全可以退出,按照正常的节奏完成学业。

数学学院每学期开设的讨论班超过20个,覆盖本学院教师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这些讨论班可自由报名,每周开展活动,学有余力、对数学真正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多个。学院副教授姚一隽告诉记者,三分之一的本科生至少参加一个讨论班,“创新潜力股”学生有了“开小灶”的机会,学生整体的数学素养也水涨船高。

与数学学科开展讨论班有所不同的是,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吸引有志于科研的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接受一流导师的系统指导,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浓厚的学术讨论研究氛围为拔尖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条件,5年来,复旦大学培养了两届逾200名“未来科学家”,成为一支富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新生力量。

“代表性教学成果”纳入职称评价

2012年推行职务聘任的科研成果代表作的基础上,今年初,复旦大学把“代表性教学成果”纳入职称评价。

在复旦“代表性教学成果”职称评价体系中,教师编写教材、撰写教学论文、获得教学奖项等都是受到认可的成果。在教学和科研都达标的情况下,教师可自主选择以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参评职称晋升。

教学质量所占教学绩效比重超40%

职称晋升和绩效收入都堪称引导教师精力分配的“指挥棒”。复旦大学一方面推行“代表性教学成果”纳入职称评价,另一方面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向教学倾斜。自2013年起,复旦实施绩效工资,其中教学绩效占三分之二,科研绩效占三分之一,从而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复旦大学制定实施以教学工作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绩效考核方案。把教学绩效打包到院系,在考核院系基本工作量、确保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基础上,注重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把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投入、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管理等作为“增分减分”指标。院系综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情况、教学效果等因素,确保绩效二次分配遵循“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统筹兼顾”的原则。

就教学质量而言,要素包括本院系教授上课比例、学生评教情况、同行评价情况等。复旦大学逐步提高培养质量在教学绩效中的比重,以往为数量占80%、质量占20%2015年教学质量所占比重将增加到40%以上。(中国教育报,427日)

关闭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Copyright © 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