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举办研究生学术交流会(三十一)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2-11-27 点击数:

2022年11月23日晚,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在线上举办了本学期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博士生闫潇,硕士生程薛、景雨晴主讲,温敏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中心全体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

 

博士生闫潇分享的论文是《<段注>“假借”与汉字职用》,从段玉裁对“假借”的相关定义和说解出发,结合其“形、音、义”三分的汉字理论,发现《段注》中的“假借”可分为“意义的假借”“声音的假借”“形体的假借”三类。从《段注》“假借”说明的字词关系出发,结合汉字职用学理论,发现以上“假借”除了表示汉字职能变化和语符用字变化,还可以表示造意到词义的变化、构件义变化以及“本字-讹字”的字际关系,后三类“假借”较为特殊。通过对比“假借”内涵的古今差异,探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对“假借”原本面貌的误解、对“假借”变化过程的忽视和清代语言文字观念的局限这三方面。温敏老师认为该论文从材料出发,内容充实,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文章有一定创新性,但部分章节内容存在矛盾情况,需要再行调整,同时又为同学们讲解了本用、兼用、借用的相关术语与相关研究,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硕士生程薛以《汉语新增词汇背后的时代烙印与文化特色研究》为题,认为词汇的发展有迹可循,各个时期的新增词汇都有其时代特征与文化内涵。新词反映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下所产生的新事物、新概念和新观念。从新词的内容和其形式方面来看,它具有相当鲜明的时代性特色。新词的诞生依存于社会进程的发展,是依社会需要而产生出来的,而社会变化是新词诞生的主要原因。温老师肯定了程薛同学的选题,认为其抓住了典型新词语和社会发展间的映射关系,还可以拓展新词语涉及的领域,进行周密的义域分析,增加新增词语和删减词语以及各版本之间的对比。

硕士生景雨晴以《犬部字文化意蕴分析》为题,对部分犬部字的文化意蕴进行了简要的整理和分析。首先,从古人造字思维和古代社会发展阶段解读犬部字。其次,搜集与犬部字相关的文化现象,例如民族概念、祭祀文化、狩猎文化、司法制度、语用习惯。最终,得出犬文化可能源自于犬的神化和图腾崇拜的结论。温老师评价其内容丰富,同时建议论文应选取小的切口,加强对材料的收集、理解与使用,文中引用要核对原文,论文写作要有着力点,有所侧重。

温敏老师对同学们在疫情下仍能专心学术的态度进行了肯定,也对三位同学的论文汇报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此次学术交流会在师生的认真交流中圆满结束。

(文 吴昕/图 谭舒童)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