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发表中心宋镇豪教授文章:为解读中华文明古老密码笃行不怠

发布人:牛振 时间:2022-12-02 点击数:

为解读中华文明古老密码笃行不怠

宋镇豪

 

 原载《人民政协报》2022年11月29日 第3版

 

 国家文物局11月10日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议,听取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最新进展,解读其中的价值与意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当时我担任现场点评专家。回顾一代代学者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接续探秘,未有境止,真是感慨多多。

 文字,是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文明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尚书》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墟甲骨文是三千年前殷人用典册记录历史之外另一种文字表达载体,而今世甲骨文的再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甲骨文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五大自源古典文字之一,是地下出土中国独特而最早的成文文献遗产,也是生生不息汉字和汉语的鼻祖,传承着真正的中国基因。这门所谓“绝学”,是拉长中国历史轴线,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信仰之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与品格之由来、中国艺术美学之发轫的最真实素材。

 殷墟遗址90多年来呈规模、建系统、立体系的持续奋进、成果迭出的考古发掘工作,甲骨文发现迄今120多年来学人稽疑破难的矻矻探索,这奠定了中国古史由已知推未知的无可替代出发点。殷墟考古和甲骨文声气与共,一为世界文化遗产,一见世界记忆文化名录,为探索中国上古文明信史提供了真实宝贵的物证,可谓是“殷墟考古传文明,甲骨记忆述信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甲骨文不仅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甲骨文的世界繁富而多彩,甲骨文遗产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化基因和绵绵流长的历史根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文明探源之重要资源。我们要重视推进甲骨文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挖掘甲骨文的多重价值,解析甲骨文中的精神价值符号和人文思想菁华。

 通过“中华文明探源·何以中国”系列报道,我得知关于中华文明溯源的专题讨论近年来持续在全国政协委员中保持着火热温度。无论是读书群内的线上交流,还是线下的研讨座谈会,大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关注和研学让人感佩。对于我们史学工作者来说,也倍感任重道远。

 十多年来,我的精力主要扑在甲骨文全息性整理研究方面,未来还将结合全国甲骨藏品全息性整理研究的愿景,推进计算机人工智能深度识别甲骨文关键技术研发,在甲骨文故乡安阳师院协同构建“殷契文渊”甲骨文信息大数据平台,推动甲骨文三维数据建模档案建设,甲骨文考释与殷商史阐述、甲骨文与殷墟考古研究等。我将继续对标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守着学术良知和科学精神,激发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与考古学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内生动力,为解读中华文明古老密码笃行不怠。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网络链接:汉字学微刊

 

 

联系我们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科学大道100号

电话: 0371-67780907

邮箱: zdhzwmzx@126.com

邮编: 450001

友情链接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文学院 安大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典文中心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中心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 上海交大海外汉字中心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所 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 世界汉字学会 东亚文化交涉学会 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

中心公众号

Copyright©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