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系室导航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 正文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师资队伍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针,现拥有一个学科队伍稳定,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团体。本系现有18名成员,其中专任教师15名,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约93%14人)获得博士学位。5名教师曾在加拿大、美国、英国等留学一年以上。本学科现有博士指导教师1人,硕士指导教师8人。学科中拥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

 

 

臧明玺,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200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心脏发育和分化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9月到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工作。先后获得863计划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启动项目、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及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资助,   其研究揭示了心脏发育和分化的分子机制,为治疗心肌梗死等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 Cell   Mol   Life Sci2015; RNA Biol2013;   J Mol Biol,   2012)。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及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北京大学2007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教育奖章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李月白,女,医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2000~2002年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癌症中心实验室从事乳腺癌与雌激素相关性研究。研究领域:肿瘤发生分子机制和干预防治;骨疾病发生机制和干预防治。主持承担科研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4项、厅局级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2项。多年以来,对人骨肉瘤基因表达调控与干预防治、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机理与防治进行了系列研究,为恶性骨肿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途径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早期防治的新靶点和策略。研究成果获科技成果奖13次(省部级奖6项,二等1项,三等5项;厅局级奖7项,二等6项,三等1项)。发表论文90余篇,SCI收录16篇、核心60余篇,著书3部。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4年)目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iRNA双靶向基因调控PPARγGREM1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已获得新成果

王明臣, 男,汉族。现为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副主任、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酶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秘书长,河南省营养学会理事,河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①肿瘤发生的生化分子机制及干预防治;②氧毒性损伤相关疾病及干预防治。近年来开展了系列天然植物化学物尤其叶黄素(lutein)生物学效应的综合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研究论文被国际食品化学权威杂志Food Chem Toxicol刊发。主持省级、厅局级科研课题9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由卫生部教材办公室、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导的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7版、第8版和配套数字教材以及《图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1版和第2版的编写工作。出版专著及教材9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4项。

金戈,女,汉族,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现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2012年至201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以访问学者从事蛋白质泛素化的功能研究。现为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河南省实验动物学会会员。长期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及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诱导分化治疗。主持河南省卫生厅及河南省教育厅课题人食管癌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及功能突变与诱导分化治疗人食管癌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及功能突变的研究“黄夹次苷甲通过降解雄性激素受体治疗前列腺肿瘤”等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在《肿瘤》、《癌症》、《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生物化学》、《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任副主编)、《生物化学基础》4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项,厅级成果奖2项。

 

张海风女,分子药理学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副主任,河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河南省药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尼古丁生物学效应、肝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肝脏药物代谢研究。主持省级课题4项,主持横向课题5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在J Transl MedJ   Nutr Biochem, J Immunol, J Pharmacol Exp Ther, Drug Metab Dispos, Mol Pharm, Toxicol Appl Pharmacol国际国内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参编英文论著《生物化学》3,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得全国教育系统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联系邮箱:zhanghaifeng@zzu.edu.cn

张贵星,男,博士,副教授。1988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2003年博士毕业于郑州大学病理学专业。获得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局级医学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张旭,男,汉族,副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以酵母为模型研究温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高温引起细胞死亡的信号传导机制。主持厅级科研项目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

胡涛,男,博士,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蛋白泛素化与肿瘤。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5篇。

 

梅英武,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生理病理专业。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系访问博士生(2008-2011);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系博士后(2011-2013)。主要研究方向:1.心脏疾病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策略研究;2.器官纤维化发生机制和抗纤维化药物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河南省联合基金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陈静,女,博士,副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硕士和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卵巢早衰、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以及横纹肌肉瘤的发生和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联系方式:jchenbc@zzu.edu.cn

 

王天奇,博士,讲师。200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01-2005年在法国IGBMC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3月到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维甲酸核受体信号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在皮肤中的相互作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卫生厅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张善锋,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美国AACR 协会会员,河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担任CancersMolecular   CarcinogenesisPharmaceuticals等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提取物抗肿瘤机制研究。先后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51篇被SCI收录,主编或副主编专业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2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成果特等奖1项。

徐琰,女,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006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06-2012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并于2012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入职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药学化学和肿瘤标志物。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一作2篇。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横向攻关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3项。指导郑州大学本科生发表一作论文9篇;担任班主任期间,多次被评为郑州大学优秀班主任,指导2017级基础医学班荣获“2020年度河南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联系邮箱:
xuyan6@zzu.edu.cn

米洋,男,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讲师。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死亡机制、天然产物与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1项。

李薇,女,博士,硕士生导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讲师。201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21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核酸适配体的仿生分子识别、疾病诊断分析、生物成像和靶向治疗等。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1项。

 

刘园女,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本硕连读的化学专业。202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纳米酶的合成、表征及抗菌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主持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1项,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邮箱:lyzyme0_1@zzu.edu.cn

毕业照片
 

袁野,男,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讲师。2016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专业,获学士学位;2021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酶抗菌。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 5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共发表SCI 10篇;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青年基金项目1项。联系方式:yeyuan21@zzu.edu.cn

 

王梦璐,女,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讲师。2016年本科毕业于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共发表SCI 17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2项。联系方式:wangmenglu@z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