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靠根基

作者:机关党委 时间:2014-06-06 点击数:

摘要: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可见,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一再证明,人民群众既是党执政的基石,也是兴国的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人民群众与执政党始终是鱼与水的关系,水竭则鱼亡,水富则鱼欢。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的方针。

关键词:人民 共产党  群众路线  根基

去年11月,中共召开了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并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一)概念内涵

群众概念——“群众是一个通俗性概念,从政治学来讲,应该是指那些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如果以权力、收入和声望作为标准的话,群众是与达官贵人、高收者和社会名流相对应的芸芸众生。” 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所谓“一切”,就是党的全部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党的一切努力、奋斗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本身决无任何特殊的私利。

    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立足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只有把党的事业放在一切依靠群众的基点上,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党的各项事业的胜利完成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

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然后将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从而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

(二)群众路线史

从群众路线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完善三个阶段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史”。

——提出于中共成立时。“依靠群众”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1928年11月李立三根据“六大”精神,同浙江地区负责人的一次谈话中使用了“群众路线”一词,这是已知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早的口头表述。1929年9月由陈毅起草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次提到“群众路线”,这是已知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最早的文字表述。)

——形成于抗战时期。“七大”第一次明确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观点正式形成。

——发展完善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对“群众路线”做过阐述和身体力行的实践。其中,毛泽东是阐述得最早、最多、最为系统、最为深刻并且最努力付诸于实践的党的领袖。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奠基人”。

(三)党群关系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说是‘进京赶考’,并且豪迈地说,不要退回来,我们决不当李自成……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党群关系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的命题——不仅表现为各级党组织、党员、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表现为各级政府、公务员、政务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一般地说,党群关系通过干群关系得到体现。干群关系是构成于社会治理最前沿的执政党直面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直接从党的干部的所作所为来判断和评价党的。干群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群干群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动关系”,其实也是世界上所有政党都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在野的选举型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获得政权的唯一通途;对于执政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为了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归根到底是涉及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党的执政合法性属于政治合法性的范畴。政治合法性不仅来自正式的法律或命令,更主要的是来自根据有关价值体系所判定的、由社会成员给予积极的社会支持与认可的政治统治的可能性或正当性。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运作政权的合法性。其本质在于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拥护,在于人民群众对党执政正当性的认可。当一个党执政后,如果党群关系出现紧张和不和谐,就意味着党的执政根基动摇了,党生存发展的力量弱化了,党得以立足的根本丧失了。

胡锦涛同志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一论断是总结我们党90年发展历程所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之所坚强有力,关键就在于密切联系群众。因此,社会上、民间和理论界都公认: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善于密切联系群众。

红军时期,曾经有人问过胡耀邦同志:“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 得到的回答是:“让我说,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己饿肚子……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拥护你!”

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党能够渡过?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人民群众从党的领导干部和身边的党员、干部的言论和行为中,感受到了他们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看到了党的利益、领导、干部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跟着共产党走,跟着干部走,就有奔头,就有希望。因此,即使我们党、党员、干部在一些时候、一些方面出现某些失误,人民也会谅解,党仍然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主要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自身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由此引发的社会转型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诸多领域的传统生态,也使党群干群关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一)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着党自身转型的挑战

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虽然夺取了国家政权,但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执掌权力的方式都没有脱离“革命党”的思维,所以,尽管拥有执政党的身份,但却仍然不完全具备“执政党”思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即从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了自1949年拥有执政党身份以来第一次真正由革命党走向执政党的转型阶段。 

作为革命党,由于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更看重平等的革命价值以及从现实斗争环境中获得的生存经验,所以党的组织更加扁平化,使其反应灵活、决策迅速、容易生存于群众之中。在确立执政党思维以后,制度建设将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其中科层化是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向。在科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官僚主义等问题,而这是隔离党群关系的重要原因。 从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看:

——作为革命党,特别是作为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党,其长期处在白色恐怖之下,承受着巨大的外部压力。严酷的斗争环境要求党的干部必须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否则党一刻也不能生存。

 ——作为执政党之后,没有了战争年代的那种危险,就容易使一些党员和干部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党群干群关系不如过去重要了,于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等在党内就可能滋生蔓延,使群众对党的感情逐渐淡薄,党群关系逐渐疏远。

(二)党群干群关系面临代际自然更替的挑战

   所谓代际自然更替,简单的说,就是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更替。随着党执政时间的延续,党组织成员的构成和群众的构成都出现了代际自然更替现象,客观上形成人们所说的“富二代”、“农二代”、“官二代”……

1、从干部队伍看,打天下的一代已自然更替了

我们党执政已60多年,与党一道参加革命和建设新中国,对党执政高度认同,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和形象,甚至受过不公正待遇但仍然对党无怨无悔的人群已自然更替了。经历几次代际更替,今天的干部队伍在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的老一辈干部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观察这些已自然更替的干部:一是魅力逐步递减,对群众缺少吸引力;二是极少数企图从执政党的地位捞取自己好处的投机分子被提拔起来,群众不看好。杜勒斯有句著名的论断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在中国搞和平演变,第一代和第二代都不行,希望寄托在第三代和第四代身上。

2、从人民群众看,对党执政高度认同的群众也已自然更替了

群众是一个动态的词,其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在改革之前,我们的工人队伍成分单一,但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新兴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员工、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成为了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今天的群众不再是“翻身解放”的“大老粗”。今天的主流群众已是“70后”、“80后”、“90后”。这些群众缺少与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经历与感情,不会自发产生对党执政的高度认同。他们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性和利益认同。观察这些已自然更替的群众:一些人对党领导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再心存感激之情、感恩之心,而认为这是执政党应承担的责任;一些人不认为是党和政府养活了人民、赐福群众,而是纳税人养活了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客观地说,目前“既存在着执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也存在着群众脱离执政党的现象”。

三、牢固树立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政治危险是脱离群众。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古今中外无数历史事实反复证明,人心向背是关系到任何一个国家政权或政党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早在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中就向毛泽东提出了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衰周期率问题,毛泽东回答说已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民主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毛泽东同志当时就看到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一条不以任何阶级、任何政党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要出问题,还是会出在共产党内部。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由此可见,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的危害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导致党的性质发生由的变化,陷入陈云同志生前所警告的亡党亡国。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另一方面是被人民群众无情地抛弃,即中国古人所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前苏共解体和东欧剧变就是如此。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曾特别告诫全党: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他要求共产党要赢得群众的绝对信任。但让列宁失望而没想到的是,在他亲手创建的党执政七十余年后,他所告诫的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发生了:苏联共产党因为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而被苏联人民所抛弃,导致了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严重后果,致使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相继失去政权。这些教训都是相当深刻的。

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出现了异常紧张和恶化的局面,达到无法修复的地步,党就有可能丧失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有可能从执政神坛上被赶下台。有人说过,中国老百姓“用小推车把中国共产党推到执政前台”,但如果党长期脱离群众,不代表群众利益,人民群众也完全有能力、有勇气“用小推车把中国共产党推下执政舞台”。这句话虽然有些刺耳,但其蕴含的道理却是中肯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质朴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与奋斗目标,深深地打动和温暖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这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党员的谆谆告诫,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注释

[1]列宁选集: 第 4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刘杰.《执政党与政治文明》时事出版社第1版 2006

[3]任晓莉.《改善民生: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中国教育报)

[4]李辉.《执政党的群众基础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0

[5]高晓瑞.《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

[6] 陈大士. 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意义[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6)

[7] 肖向平. 试论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06)

[8] 尹艳辉. 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和发展[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1(06)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机关党委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