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郑州大学维骏考古沙龙第八期纪要
作者:  编辑:历史学院  时间:2018-07-02  信息来源:  点击:

2018年626日下午,第期维骏考古沙龙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工之家成功举办。本期沙龙邀请嘉宾为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子初教授,由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赵玉兵同学主持。参与此次活动的有历史学院王星光老师、陈钦龙老师和周亚威老师,以及各专业同学。

 

 

王子初教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一件五边形绿色编磬,大家都饶有兴致的围上前去观看、触摸。王教授向我们介绍这件编磬是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的编磬的复原品,复原的编磬完全是按照大云山汉墓出土的编磬尺寸来制作的。由于研究发现大云山汉墓出土的编磬的材质并非玉质,而是在宋代以前就失传的玻璃制品,所以复原过程极为复杂和艰难,为了复原铅钡玻璃的烧造工艺,王子初教授团队进行了100多次实验才成功。但是复原的编磬也有两处小小的不完美,第一点是王子初教授在复原过程中发现玻璃要呈现和玉一样的乳化效果,只能借助氧化铝乳浊剂来实现。第二点是古玻璃在熔炼过程中,会变成腐蚀性极大的液体,将腐蚀掉坩埚,为了使腐蚀性减弱,只能降低熔炼温度,这就导致复原玻璃的纹理并不十分自然。

 

 

王教授又旁征博引,谈到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而《尚书•尧典》中明确写道“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王教授强调这里的“律”,并非“法律”,而是“音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用乐律标准音来规范社会生活中处处遇到的度量衡制度。即使用竹管黄钟为标准器(黄钟之管长九寸,径三分,内空可容黍一千二百粒,名曰一龠,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进行度量衡的统一。王教授希望有更多考古学证据来证明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也统一了六国的音律。

在谈到中国音乐文化先进性这一问题时,王教授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从根本上推翻了之前的中国音乐发展史,而铭文达到惊人的3755字的曾侯乙编钟更是更新了中国音乐理论史。王教授表示纵观世界各地区文明,无论亚非,更遑论欧美,以9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和2000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中国音乐文化远远走在世界音乐的前列。明代的著名音律家朱载堉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巨贡献,他创建十二平均律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且朱载堉为创建十二平均律,用横跨81档的特大算盘,进行开平方、开立方的计算,设计并制造出弦准和律管,计算结果精确程度二十五位有效数字。王教授说十二平均律不仅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在互动环节,王教授和同学们提到了《战国策》中“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里面有很多乐理知识,其中的“变徵之声”、“慷慨羽声”,就属于古代五声。最后王子初教授更是鼓励同学们要做一流文章,做一流人才!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201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