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应邀赴我院讲座
作者:  编辑:历史学院  时间:2020-10-22  信息来源:  点击:

20201017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应邀赴我院作了题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由郜向平副教授主持。

孙华先生围绕文化遗产学,详细阐释了文化遗产的概念与定义、种类与特点。他首先介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领域和保护现状,指出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孙华先生以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和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申遗工作为例,指出了遗产界定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遗产概念的三大要素:代际传递性、典范性和珍稀性。综合泰勒、莫菲等学者的观点,孙华先生认为文化包括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凝固下来,在代际传承的价值观念、社会机制和行为规则三个层面。社会中的人们据此进行思维、交流和行为,并且产生和创造具有一定特征的物质制品或艺术风格。通过对遗产属性和文化概念的分析,孙华先生提出,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从前人那里承袭而来的人类创造和使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文化形态终结或延续至今的历史遗留,拥有文化和遗产两种概念的基本要素和特征。

接着,孙华先生介绍了文化遗产的种类和特点,阐释了文化遗产分类的重要性:只有将遗产进行科学的分类,其保护机制才能清晰明了。文化遗产可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结合文化的三个层次,文化遗产又可进一步分类,不同层次的分类可归纳为“文化遗产分类阶元表”。孙华先生还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中的“文化空间”和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中的“文化景观”,说明历史城镇、古村落都是介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混合”遗产。“文化空间”和“文化景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许多方面可以合二为一,“非遗”文化空间的保护,在许多方面都可以纳入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的保护中。

讲座的最后,孙华先生给师生们推荐了一些参考文献,并对同学们提出的文化空间与文化景观的关系,传统文化遗产逐渐失去在年轻人中影响力的原因,现有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等问题作了细致解答。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7-2018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地址: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