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校本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学院概况>>学院简介>>正文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简介(2020年3月12日)
2020-06-30   点击:[]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郑州大学体育教学部, 2001年郑州工业大学(1963年建校)、河南医科大学(1952年建校,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两校体育教学部并入后成立郑州大学体育系,2015年9月30日经学校批准更名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并沿用至今

体育学院(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教辅人员1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7人、副教授36人、讲师46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7人、硕士学位者54人、教师在读博士学位者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含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3人。

目前,学院有兼职PI(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营养学专家David教授)教授1人,学科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其中1人为公共体育组副组长)、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4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组”评审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3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3人、全国化工行业群体先进个人1人;国际华人体育管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亚洲健康运动学会理事1人、《Journal of Gerontology:Biological Sciences》杂志副主编1人、《Integrative Zoology》编委1人、《亚洲健康运动杂志》编委1人;国际荷球联合会委员1人、亚洲荷球联合会副秘书长1人、中国越野行走协会学校分会副主席1人;国家荷球队主教练1人、国际越野行走联合会国家级教练员1人、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9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常务理事1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副秘书长1人、中国化工体协副主席1人、全国化工高校体协秘书长1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中原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6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河南省教学标兵5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3人;郑州市优秀教师2人、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13人等。

人才培养:学院以创建研究型一流体育学院为办学定位,对接国际标准和对标国内一流,强化专业建设水平,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推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和一流课程打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凝练“两强两高”(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强、思想觉悟和运动技术水平高)专业特色等措施,推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现设有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和两个公共体育教研部,现有体育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河南省特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两个本科专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和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管理科学),以及体育硕士课程班,现有在校本科生600余人、全日制硕士生240余人、博士生21人(含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其中,《中原文化》(武术篇)为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大学公共篮球》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大学健美操》和《荷球运动》为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体育》为河南省高校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程;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郑州大学教学质量工程3项、郑州大学优秀教学团队2个。依托郑州大学的综合学科资源优势,以及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和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先后培养了奥运冠军贾占波、孙甜甜、李雪英、朱婷,世界冠军宁泽涛、王二平、马建超等知名运动员100多人,毕业生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管理或其他行业领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科建设:郑州大学体育学科建设伊始于1956年成立郑州大学体育教学部,随着1992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河南体育学院,1960年更名为郑州体育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省体育技术专科学校)和2005年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系的成立,郑州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实力显著增强。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1993年开设招生体育教育专业基础上,学院(校本部)现有体育教育(2003年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009年开设)两个本科专业,2004年体育学二级硕士授权点获批并招生首届硕士生。2009年体育教育专业获批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体育学一级硕士授权点,2012年体育学获批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二级博士授权点(体育管理科学)。同时,在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开设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点,培养运动营养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17年4月,学院获批河南省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体育学科进入C+类学科,并力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学科序列。

科学研究: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截止2019年底,共获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81项,厅局级项目252项,各类科研经费超过1200万元;出版著作、教材62部;发表SCI、EI和核心期刊论文151篇、一般期刊论文63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3项、厅局级科研奖励579项。主要科研平台有国际荷球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智力和发展性残疾分级、评估与康复(运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科研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反兴奋剂研究中心、运动营养研究中心、体医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依托各类科研平台,体育学科2019年度软科排名由2018年的44名跃居全国22位(全国前20%)。

国际交流:国际化作为衡量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学院以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培养博士为契机,持续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能力。近年来,学院(校本部)国际合作交流成效显著,在创办国际会议、引进外国专家、国际科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公派留学访学等方面蓬勃开展。先后与韩国的龙仁大学、全北大学、启明大学、蔚山大学、檀国大学、岭南大学,俄罗斯的国立体育大学、人民友谊大学,英国的朴茨茅斯大学,爱尔兰的利莫瑞克大学等国家1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全面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博士联合培养方面成绩斐然,截止目前已经30余名毕业生分赴以上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院的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公共体育: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保质保量完成7万多名在校大学生的公共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任务,通过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融合的教、学、练、赛,使大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着力帮助大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目标。

群体活动:积极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体活动效应显著,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的表彰。如,2017年第六次连续24年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第三次荣获全国学校体育最高奖“校长杯”,2014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高校荷球发展10周年突出贡献奖”,以及教育部“全国高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训练竞赛:坚持教体深度融合的理念,积极探索学生优秀员的发展和成长规律,持续提升竞技运动水平。积极组队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各项体育赛事,以“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郑大精神,奋勇拼搏出优异成绩。学校现有14支运动队,包括篮球、乒乓球、田径、网球、足球五支高水平运动队,以及学校特色运动项目队伍——中国国家荷球队,学校运动队多次参加国际、国家以及省市级重要赛事并获得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诸多项荣誉。

2019年学院各支运动队共计参加比赛31次,获得团体奖44项,单项奖125项(第一名47项、第二名35项、第三名29项、第四名18项等),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项。其中,以郑大师生领衔的中国国家荷球队在2019年第11届世界荷球锦标赛获得第4名、世界杯沙滩荷球锦标赛(亚洲区)第2名、亚洲和大洋洲U21荷球锦标赛第2名,持续排名在世界第4位;男女甲组排球队分别获得2018—2019CUVA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阳光组)男子、女子第2名;龙舟队获得2019“锦绣之州”全国冰上龙舟邀请赛公开组直道竞速100米、200米的双亚军;网球队获得第24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丙组男子团体第2名、男子乙组第4名;武术队获得2019年中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女子丙组42式太极拳第1名;乒乓球队获得第24届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高水平组女子团体和女子单打第3名等,自2009年至2018年12月,学校运动队共获得获省级以上奖项1049项,其中洲际以上奖项14项、国家级奖项212项、省级奖项823项。目前,荷球和龙舟项目在全国居于领先位置,郑州大学荷球队领衔国家队于2019年第十一届世界荷球锦标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获首届U21亚洲大洋洲荷球锦标赛亚军,2017年获得第十届世界运动会第五名,目前中国国家荷球队参赛积分位居世界第四名;郑州大学龙舟队获得2018年首届世界冰上龙舟赛全国亚军,并以中国二队身份获三项世界第五名、一项世界第七名的骄人战绩;郑州大学排球队则同时获得了2018-2019年CUVA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阳光组)男、女亚军,创造河南省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赛事的历史最佳战绩。

社会服务:秉承“求是担当”的郑大校训,以承办国内外重大(要)赛事和会议为平台,担当社会责任,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先后承办了2019年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三个单项赛事、2019年“郑大杯”欧亚荷球对抗赛、2019年中国足球协会女子足球超级联赛(河南省高校首次承办的国家级女子足球超级联赛)、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部主任培训会议、2019年首届国际健康运动高峰论坛、2019首届郑州大学中韩体育学科博士论坛、2018年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学生组田径比赛暨河南省“王屋山杯”第二十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2018年“郑大杯”欧亚荷球锦标赛(我省高校举办的第一次世界性赛事)、2018年全国女子武术散打锦标赛暨第十八届亚运会武术比赛选拔赛、2017年首届荷球运动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峰论坛、2016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暨全国高校“校长杯”网球比赛、2015年第十七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北赛区比赛、2014年中国荷球运动发展十周年系列活动等国际、国家和省级重大赛事及会议活动

体育设施:依托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机遇,不断新建、改建和完善体育场馆及增添体育设施设备。目前,学校室内外各种体育场馆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现有5个综合体育馆、8个风雨田径场、5个游泳池、48块篮球场、23块排球场、17块(含室内2块)网球场、3块荷球场、142个乒乓球台以及32块羽毛球场等,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科研、训练、竞赛和群体活动的需求。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目前,全院师生秉承“求是担当”的校训,坚持“厚德、博学、强体、创新”的院训,发扬“追求卓越”的郑大精神和“勿忘人民”的郑大情怀,紧紧抓住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机遇,以“创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为己任,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核心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和体育竞赛为两翼,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交流,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体育学科和体育学院,努力为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性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闭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