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新闻]我校申长雨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0-01-06 点击数:

        124 ,中国科学院召开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新闻发布会,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专家、我校申长雨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申长雨教授19636月出生于河南南阳,1990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我校校长、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化工学报》、《中国塑料》、《工程塑料应用》、《模具工业》、《塑料》等学术期刊编委。
       20多年来,申长雨教授围绕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优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早在1987年读博士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开展注塑模冷却系统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的研究工作,开发出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注塑模冷却系统优化设计程序。1990年博士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河南,在原郑州工学院建立了模具研究所,开始对注塑成型充填、固化、残余应力等过程的数值预测原理及高效算法进行系统研究。在三维薄壁注塑流动和传热过程的耦合有限元/有限差分/控制体积高效算法、流动和热诱导模内残余应力粘弹性计算方法、各向异性残余应力、收缩和翘曲变形的数值预测原理、瞬态冷却分析边界元法和常数势边界元精确积分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开发了注塑成型充模/保压、冷却、翘曲变形等过程的数值模拟软件。相关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预测和调控制品的结构和性能,申长雨教授对塑料成型过程中复杂流场和热场作用下微结构的生成和演化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机理分析;同时,为实现成型工艺控制和模具结构设计的最优化,开展了基于模拟的注塑模具优化设计、成型工艺和制品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发展了高效实用的塑料成型工艺控制、塑料模具优化设计模型和算法。相关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0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申长雨教授主持承担了神七航天员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和相关塑料件的研制工作。他利用多年来的理论和技术储备,历时3年研制出了特殊环境下的高抗冲击性、低应力和高光谱透过率的面窗制品,为2008年我国神七载人航天工程做出了贡献。所带领的团队,作为全国20个获奖集体之一,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多年来,申长雨教授围绕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相继主持承担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攀登计划、航天计划、
863” 计划、国家八五九五十五” 科技攻关和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6本,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120余篇。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110余名。
       经过20余年的努力,申长雨教授从零开始,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形成团队。他主持建立了我国首批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4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的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学术带头人,以塑料成型和模具技术为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加工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所带领的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由于在塑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方面的突出成绩,申长雨教授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1994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1 年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 年首批入选河南省中原学者。
       申长雨教授表示,这次能够当选中科院院士,是国家的培养和时代提供的机遇,也是前辈、师长、同事和家人的帮助支持和团队合作努力的结果。对我来说,当选院士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责任,意味着我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会以这次当选为新的起点、新的动力,虚心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勤奋工作,严谨治学,努力做出新的成绩。

Copyright©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