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当代女性的“强”与“弱”
陈义波
土木工程学院19937673641
摘要: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而然地随着女性在各行各业展现的突出才能,她们开始有了自我认知,也就由此衍生出不同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随着现代社会多样化要求的当代女性如何处理多种社会角色的切换,展现现代女性的风采是本文讨究的重点
关键词:当代女性 社会角色
仔细想来,从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到如今似乎愈演愈烈的“女权运动”,其实不过百年。
传统观念中倡导的光辉女性形象是较为单一的:温婉贤淑、坚韧忍耐,以及经久不变的延续香火和相夫教子——例如去年备受争议的电视剧《娘道》中的女主角形象。再后来,这种刻板印象似乎淡化了,却也可以认为是登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多元化要求:比如认为女性应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演化到现在,“女权”似乎分割成了旗帜鲜明的两个阵营:一部分人以活出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为主要目标,而另一部分则以如何和男性角色平权为目标。
暂且不论其中的对与错,说到底,这样的演化过程是随着女性在社会中角色的变化而产生的:封建社会时,女性角色广受限制,彼时她所有的职责都围绕着“家”的核心功能(子嗣繁衍)和主要成员(公婆、丈夫和孩子)来展开。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自然而然地,随着女性在各行各业展现的突出才能,她们开始有了自我认知,也就由此衍生出不同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无论是婚恋、事业、子女还是养老。
人们常说:百花齐放总好过一枝独秀。那么作为一名女性,我忍不住问自己:这样趋向于个性化和自我化的演化趋势究竟是好是坏呢?
好处当然是有的:只要女性在内心对自己有高度认同,那么她可实现的人生轨迹可以是任何的私人订制。相较于从前,这实在是很大的提升。弊端呢,你可能看出来了,如果她的价值观尚未成熟、缺乏自我认同,那么在这样纷杂的社会价值体系中极有可能会迷失自我,从而陷入更大的困境。最简单而普遍的例子,就是所有纠结于家庭和事业之间的职场妈妈们的焦虑和困境。这是现如今几乎所有职业女性都无法避免的。一方面,女性天生的母性决定了她在育儿过程中会付出更多的心力和体力,婴幼儿对母亲这一角色也有着天然的依赖;另一方面,现有的职业竞争机制仍无法保障和男性的同等竞争。
痛苦吗?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和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孩子出生的这一年多里,我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和被割裂得稀碎的时间里痛苦着、挣扎着。工作还是孩子?——这大概是所有面临这个选择的职业女性心底永远的痛。我们甚至无法责备任何“机制”层面的东西,因为即便国家自然青年基金将女性申请者的年龄限制放宽至40岁,可是这中间失去的最好的研究岁月、机会和精力也终究是失去了。但是,如果有人告诉我,可以生下孩子后交由他全权照顾,我相信很多妈妈都无法接受和孩子分离换来的时间自由。更何况,我们错失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陪伴。那怎么办呢?我、许许多多的年轻妈妈们选择的道路是一样的,那就是拼命压榨自己已经所剩不多的个人时间,去尽量弥补陪伴缺失的“弱”。而这,就是女性独有的“强”。
是的,因为心底柔软的“弱”,我们用加倍的“强”来捍卫作为母亲和职业女性的所谓“平衡”。其实不止于此。因为身体的“弱”,女性在社会新闻中往往以受害者、被欺压者的形象出现;因为心理的“弱”,产后抑郁已成为现如今不可忽视的女性心理疾病之一,而“梨花带雨”、“我见犹怜”等词汇似乎仍旧是女性的专属。这些从来都是事实,也从不必否认。正如电影《Mary and Max》中说的那样:Love and accept yourself first。因为只有从内心接受这样强与弱的自我特质,才能真正立足于内心的力量去前行。
与此同时,我们也见了太多在荆棘之中开出的美丽花朵。比如疫情中毅然决然告别孩子去往抗疫前线的女性医护人员。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我们见了太多这样的新时代女性:她们为了更好地完成医护工作而剪去长发,她们全天缺吃少喝、甚至顾不上上厕所地治病救人,她们会在看到感染新冠病毒的小朋友要抱抱的时候泪流满面,她们会在擦干眼泪后毅然决然地抖擞精神重新投入战斗。口罩之下,我们看不到那些美丽的脸庞和动人的神情,但是我们知道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女性医务工作者。
更比如,像你我这样千千万万、普普通通但仍在认认真真生活的女性们。一边柔声安抚嗷嗷待哺的婴孩,一边打起百倍精神直播授课、参加会议研讨。
是的,这就是女性的“弱”,可以是春风化雨般的温和细腻,是满怀温情的慈悲善良;这就是女性的“强”,可以是风雨兼程的坚决果敢,是不惧艰险的义无反顾。
但是,对每一个想要有所追求的女性来说,生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无论你是一位全职妈妈、还是一位职场丽人。卓越如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也会被网友评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是的,即便是已经在舞蹈领域出类拔萃的杨丽萍,仍旧逃不过被大众以“女性原罪”来指摘的境遇,更何况是普通女性的自我选择了。
女性,真的太难了。
与此同时,在言论越来越自由和平台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我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不同视角的女性声音被听到。比如这段时间脱口秀表演中几位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出圈言论,她们用带有极大戏剧冲突的表演,收到了很多关注,也收到了很多非议。你可以说她们是博出位,也可以说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女性视角的声音终于被听到了。无论言论是否正确,女性“发声”本身就已经是足够令人欣喜的一件事了。
不仅如此,近来国内外有关女性视角思考的影视剧也越来越多。比如刚刚播完的《三十而已》,三个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女性按照各自的内心去选择,然后继续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没有对错,只有用各自的“弱”与“强”去握手言和,然后继续乘风破浪。是的,还有今夏最火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没有揪头发和勾心斗角,而是每一个经历过风浪的姐姐用更加平和坚韧的心态和行动告诉我们,女人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也不是只有一直平顺的日子才是最好的,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努力,都可以光芒四射地活出自己。
抛开影视剧的现实生活中,我也惊喜地看到许多现代女性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定义,比如著名学者颜宁、比如从来都是坚持自己的舞者杨丽萍,比如每一个还在坚守和奋斗的女性。她们没有将自己困于传统观念对女性价值的桎梏,而是凭借一己之力将自我价值提升至超过世俗对于“女性”的单一曲解。是的,女性的价值,不由别人或者社会来定义,而是由自己来把握和书写。
写到这儿,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那么我们要实现这样的超脱和自我价值认知,都必须要建立在自己很强大的基础上吗?不是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弱”的那一面,会累、会想要放弃、会有惰性、会优柔寡断。可是那又如何?这些“弱”丝毫不会影响我们重整旗鼓再度前行,反而每一次的面对“弱”的抗争过程都让我们更加强大。
但这其实很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阻力重重。本质上来说,女性地位的变迁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射。我自己生的是女儿,一直觉得养育女儿的心力耗费要大于儿子,因为对先天有“弱点”女性来说,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并不容易。首先其实从来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无论是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男性疏于照顾孩子,亲戚朋友可能会以他工作忙为理由认为理所应当,可是如果一位职场母亲照顾得少,则可能会直接被评价为对孩子不负责任。这也是多数丧偶式育儿的由来。当然了,这里面关于男性的事业发展压力和困境则是他话,不再赘述。但是,针对目前的社会发展和价值观体现,我认为作为女性,一方面要认真维护自己作为女性的尊严和各种权利,另一方面也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弱点,认真评估并实现自己的真实价值,从而积蝼蚁之力和跬步之遥,来助力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和尊敬。
虽然道阻且长,但这将会是一条非常有前景的道路。
都说人生真正的自由是可选择的权利,那么祝福每一位女性都有选择的勇气和底气。我真诚地盼望着在未来,女性选择结婚是因为两情相悦,选择生养下一代是因为自己想要享受作为一个母亲的甘苦和成长,选择某一项工作是因为内心喜欢而不仅是因为轻松和合适,选择继续是因为喜欢、选择结束是因为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
相信你,相信我,相信我们每一个还在这路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