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情绪低落,需要我们提供安慰的情况。例如,你的朋友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并因此感到难过。
通常而言我们可能会安慰道,没关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下次再努力一点,考得更好就可以了。这样的回应是善意的,是想要帮助朋友从情绪中尽快地走出来。
然而,我们可能没有发现,这样的回应方式也许会使朋友感到自己的情绪被否定,潜台词好像在说你不应该这样沮丧。这样的回答没能够真正和朋友的感受站在一起,从而达不到好的安慰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安慰他人呢?——秘诀在于“共情”。
一、什么是共情
首先,共情不等于同情。
同情是主观的,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和理解产生的一种感受他人痛苦或不幸的情感体验,不需要情感共鸣;而共情是客观的,是基于情感共鸣的体验和理解,共情者会感知和体验到他人的情感状态,并尝试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感体验。
也就是说,共情不是简单的同情,而是个体通过观察、想象或推理他人情感而对其感同身受的能力。
共情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理解和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让对方感觉自己是被理解和被接纳的,只有通过共情我们才能真正与他人的感受站在一起。
二、共情能力强的表现
01 重视别人的需求,是出色的倾听者
共情能力强的人往往具有很好的倾听能力。他们不仅会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更重要的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感,给对方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建议。
02 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
共情能力强的人在面对他人的错误或缺点时,他们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和背景信息,从而更好地包容他人的缺点,尊重他人的想法。
03 能够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共情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够清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三、运用共情安慰他人的小技巧
回到开头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运用我们的共情能力来有效安慰他人呢?
01 学会倾听,保持对对方的关注
例如,我们可以先问“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难过吗?”不要先入为主,而要用心倾听,了解背后的原因。
02 真实的反馈,并利用多种方式回应
反馈时注意不要使用任何批判的语言或口吻。真实的向对方反馈你所听见的,例如“我感受到你对这次的成绩特别不满意,你自己也很失望,是这样吗?”在面对他人倾诉时,除了语言上的安慰,还可以利用非语言的方式给予回应,比如递上一杯水或给对方一个拥抱等,都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温暖。
03 猜测以及尝试更深的理解
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观察到的对方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以及一些弦外之音来猜测他没有表达出来的那些想法和感受,描述并且肯定对方的想法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同时不回避失败的结果,及时肯定对方产生消极情绪的合理性。可以使用例如“怪不得你/难怪你会……”之类的句子。
04 承认对方情绪的合理性,尊重他人
不急于评判对方或将对方从情绪中拉出来,而是和对方的感受站在一起。例如“换做是我,我也会感到……,我会在这里陪着你”。
参考文献:
[1]解方舟,吴姗姗,杨平等.共情能力的作用及其培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24(09):1425-1432.
[2]如何提高共情能力?[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3(07):71.
[3]高星原.共情能力:源于本能,更需修炼[J].上海教育,2021(26):65-67.
[4]米娜.共情陪伴:打开亲密关系的“密钥”[J].教育家,2023(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