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高文升学术档案

发布时间: 2006-01-06

    高文升(笔名高直),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5月生,河南省登封市人。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59年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郑州师范学校、郑州市十中学任教,1976年12月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现郑州大学文学院)任教,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1992年晋升教授。1993年初至1996年底任中文系主任。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新时期文学争鸣作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当代戏剧文学批评、中国现当代戏剧文学史、戏剧文化史话等课程。主持创建当代文学教研室和现当代文学硕士授权点。承担国家及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奖及省级奖8项,获国家及省学术团体、国家研究院及高校奖14项。社会兼职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一、论文(共100余篇,主要的有)
1、《画家新意匠,朱墨作春山——评反映农村生活的几篇小说》,《莽原》1982年1期
2、《话剧要失去广泛的群众性吗》,《戏剧报》1984年1月号
3、《到哪里去寻找一片绿叶——评〈在同一地平线上〉男主人公的返朴归真思想》,《当代文坛》1984年3期
4、《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性质和界说的思考》,《郑州大学学报》(1984年4期光明日报社《文摘报》1985年2月10日摘发,《文艺百家》杂志1985年第6期摘发)
5、《关于新编神话戏的美学思考——对〈西湖公主〉审美享受后的沉思》,《地方戏艺术》1986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月刊1987年第2期选目)
6、《戏曲的偏极向流动探讨》,《河南戏剧》1987年1期
7、《试论戏剧观念的多层次性及其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南都学坛》1987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月刊1987年4期)
8、《对当前戏曲的美学思考》,《地方戏艺术》1987年2期
9、《戏剧本质观念的拓展》,《地方戏艺术》1987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1987年12期选目)
10、《论当代城市戏剧文学题材的演变》,《南都学坛》1988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1988年10期)
11、《论当代工业戏剧文学题材的演变》,《中州学刊》1988年4期
12、《论当代少数民族戏剧文学题材的演变》,《民族艺林》1988年3期
13、《中国戏剧对西方戏剧革新的影响》,《地方戏艺术》1989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1989年5期;中央戏剧学院1989年5期《戏剧文摘》摘发)
14、《历史原野上的情感取向与审美选择——建国40年新编历史剧寻迹》,《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1989年8期选目)
15、《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建设——评<长篇小说研究专集>》,《文艺报》1991年6月29日
16、《关于<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河南戏剧》1991年4、5期
17、《坚持“二为”方向,摆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河南戏剧》1992年3期
18、《论爱国艺人常香玉艺术形象的塑造——电视连续剧<常香玉>释义》,《地方戏艺术》1992年2期
19、《文艺主潮与基本国情—一个不可硬套的文艺程序论公式》,《光明日报》1993年3月31日6版
20、《从国情出发,创造中国特色的文学——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河南日报》1993年12月18日
21、《崇高的英雄赞歌——论王怀让的长篇朗诵诗<我们光荣的名字:河南人>》,《河南日报》1994年2月2日(收入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河南省中学补充教材》)
22、《冲击·超越·融合——<欲语还休>的两种人生体验》,收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7月版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丛书《简宛作品论文集》
23、《悲壮嘹亮的改革之歌——论电视连续剧<男人就是太阳>》,《河南戏剧》1994年2期
24、《绿叶红花、相映生辉——读<常香玉演出本精选集>》,《河南戏剧》1994年4期
25、《灌注着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意识——论陈宪章及其改编的戏曲剧本》, 收入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12月版《陈宪章戏剧艺术论》
26、《<天野海郊集>唱给民族昨天和今天的歌》,《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4期
27、《评马德俊的长篇叙事诗<穆斯林的彩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4期
28、《人类梦·民族魂——试论赵淑侠散文的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1期
29、《人类梦·民族魂——试论赵淑侠散文的思想意蕴》, 收入作家出版社1996年7月版《赵淑侠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30、《情系国殇——论赵淑敏描写抗日战争及中日交往的文学作品》,收入文心出版社1996年8月版《赵淑敏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31、《一首传得很远的歌——赵淑敏作品国际研讨会述评》,收入文心出版社1996年8月版《赵淑敏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32、《正气的诗·诗的正气——论王怀让新作<中国人:不跪的人>》,《河南日报》1996年12月13日
33、《新诗轮回、香港回归与二十一世纪新诗发展之大势》,《河南日报》1997年6月20日
34、《文晓村的新诗情结与<葡萄园>诗刊》,《华文文学》1998年1期
35、《试论文晓村及<葡萄园>诗的美学架构和体系》,《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1期
36、《人格力量与文学精神的碑石——读牛运清<刘白羽评传>》,《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3期(收入中共中央党校与北京大学合编1999年团结出版社版《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
37、《悲壮激情的倾泻与升华——评赵淑敏<松花江的浪>的高潮与尾声的美学精神》,《华人女作家与成名作》1999年1月
38、《站在杜诗的肩膀上放歌——论王怀让的近作<新三吏>》,《河南日报》1999年5月7日(收入文化艺术出版社主办《作品与争鸣》1999年 8期)
39、《世界纪实文学的兴盛及对当代中国纪实文学的影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9年 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6期)
40、《怀让诗歌现象与诗美特征》,《河南新闻出版报》2003年4月25日

二、著作
1、《1949—1988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上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十二院校合编(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中国当代文学史稿》(上下),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十二院校合编(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版
3、《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版
5、《纪实:文学的时代选择——新时期纪实文学研究》(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版
6、《赵淑敏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主编),文心出版社1996年版
7、《新中国文学五十年》(第4名),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1年再版
此外,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修订本,《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与河大中文系合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简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等书,也均作校内和校际交流教材内部出版,多届使用。

三、项目 
1、《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1984年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分类史研究课题、1987-1990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
2.《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研究》,1990年河南省教委社科规划项目
3.《纪实:文学的时代选择——新时期纪实文学研究》,199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4.《新中国文学五十年》,1999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社科研究项目

四、获奖
1.《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 
  ①1994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②1996年获河南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③1992年获河南省教育委员会社科论著二等奖
  ④1992年获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云岗杯文学奖
  ⑤1995年获郑州大学第二届优秀教材评比校级奖
2.《纪实:文学的时代选择——新时期纪实文学研究》
  ①2002年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
  ②2000年获河南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③1999年获河南省社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④1999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颁发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一等奖。
3.《新中国文学五十年》,2001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4.《对当前戏曲的美学思考》,1987年获河南省文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988年获郑州大学科研成果三等奖,1989年获《地方戏艺术》优秀论文奖
5.《中国戏剧对西方戏剧革新的影响》,1990年获河南省教委科学论文三等奖
6.《历史原野上的情感取向与审美选择——建国40年新编历史剧寻迹》,1990年获河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上一条:贾玉民学术档案
下一条:黄甫及生平及其与钱谦益交游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