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 2005-01-18
卢焱,男,1964年生,河南郸城人。1987年6月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87年7月至1995年在郑州大学中文系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其中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参加省直讲师团在博爱县支教);1995年3月至1997年7月在郑州大学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1997年7月至2004年7月在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从事教学工作;2004年7月起在郑州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98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写作学、编辑学和审美教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学术论文
1.《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的集中体现》,《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署名卢燕),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10期;
2.《生命的媚俗与写真》,《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署名卢燕),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6期;
3.《各巨匠心的人物塑造》,《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署名卢燕);
4.《刘震云中篇小说的审美指向》,《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5.《权力意识:刘震云小说的精髓》,《焦作工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
6.《隐藏在美丽悲哀后的虚无思想》,《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7.《现场短新闻的审美特征》,《新闻爱好者》2000年第3期;
8.《凝练准确,言简义丰》,《应用写作》2000年第3期;
9.《社会新闻的三个选择》,《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0.《关注都市百姓生活 探索电视传媒新机制》,《新闻爱好者》2000年第11期;
11.《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审美差异》,《焦作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2.《论电视新闻美学》,《焦作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3.《小栏目反映的大主题》,《新闻爱好者》2001年第3期;
14.《面向纯朴人生的沉重思考》,《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15.《重视与忽视》,《声屏世界》2001年第6期;
16《新闻语言亟待规范》,《新闻三昧》2001年第5期
17.《图文融合出精品-评<羊城晚报>的一则国际新闻报道》,《新闻三昧》2001年第11期;
18.《关于省级电视的理性思考》,《焦作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9.《<梨园春>的传播学思考》(与人合著),《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9期;
20.《“三农”语境下媒体的农村战略》,《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1.《论新闻意境》,《焦作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2.《唯美爱情的挽歌》,《文艺报》2005年3月10号;
23.《刘震云小说的批判意识》,《文艺报》2005年9月8号;
24.《<梨园春>传播效果的思考》,《声屏世界》2005年第8期;
25.《从现代到传统——曹禺戏剧审美嬗变》,《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6.《余华小说死亡主题的嬗变》,《中州学刊》2006年第4期;
27.《传播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8.《生命的叙述:从写真到媚俗》,《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9.《论新闻细节》,《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30.《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年第10期;
31.《论<朝花夕拾>的审美价值》,《语文知识》2009年第2期;
32.《刘震云小说权力批判的审美价值》(与人合著),《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33.《后现代语境下作家的社会责任》,《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34.《阮籍人格的审美悖论》(与人合著),《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35.《论余华小说的人性光芒》,《语文知识》2011年第3期;
36.《竹林七贤的美育意义》,《焦作高等师范专科学报》2011年第3期;
37.《编辑审美及其实现》,《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学术著作
1.《中原文化精神》(与人合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
2.《中国文化精品·诗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3.《新闻美学初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与人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完成的科研规划项目
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第一参与人,2000年结项);
2.河南省教育委员会科研规划项目:《新闻作品的审美创造》(项目负责人,2002年结项);
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京沪粤豫省(市)委机关报要闻版版面比较分析》(项目负责人,2004年结项);
4.河南省教育厅科研规划项目:《改革开放30年河南影视创作发展概观》(第一参与人,2009年结项);
5.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三农”语境下河南媒体涉农传播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年结项);
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传承与大学生和谐人生研究》(第一参与人,2011年结项)。
获得的主要奖励
1.《探索建设文科实习基地新的路子,培养振兴河南经济建设有用人才》,河南省首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第三参与人,1997年);
2.《中原文化精神》,河南省社科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
河南省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年);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青年奖(1999年);
3.《河南一破产企业竟成全省纳税500强》,河南新闻奖(2008年);
4.指导的硕士论文《理想人格的审美建构——宗白华人格美育论初探》,郑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上一条: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
下一条:李琳学术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