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我院举行作家刘海燕“走进女性声场,感受她力量”新作分享会

发布时间: 2023-12-06

2023年11月30日,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州大学学报》编审刘海燕女士应邀莅临文学院,举办了“走进女性声场,感受她力量”主题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文艺出版社、河南省文学院联合主办,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勇主持,参与活动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著名作家墨白,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著名散文家冯杰,河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作家杨莉,《河南日报》编辑张冬云,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辑张丽,《青年时报》记者李冬洁,以及文学院相关专业师生代表。

分享会伊始,冯杰院长发表致辞,他肯定了作品敏锐的挖掘视角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并代表主办方向刘海燕女士表示祝贺。接着,在场各位嘉宾就阅读感受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杨莉社长首先赞美了刘海燕女士作品中的思想力,认为书中融合了自身思考,体现了对两性的高度理解,兼具理性的思辨与感性的叙述,既表达准确又不失文字的美感,在评论家中十分突出。她还指出,刘海燕女士摆脱了纯粹女性的眼光和男女对抗的思维模式,秉持着冷静与关怀的态度,以第三性视角阐释女性大师的精神品质,使作品具有更加深沉的维度和肌理。张丽编辑就编审过程发表了感受,她从编辑角度出发,赞扬了刘海燕女士的深厚学养,对文章体例和遣词造句给出了高度评价。此外,她分享了本书在装帧过程中的巧思,即主色调绿色体现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印银工艺给读者以沉稳之感,摊开阅读的设计增加了阅读舒适性。张丽借此书谈到女性精神觉醒这一命题,她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大潮中,依然要留存梦想与信仰,不应让奋斗的火光熄灭。本书作者刘海燕女士谈到了写作动因,对作家杨莉和责编张丽在写作过程中的鼓励和建议表示感谢。出于自身面临的人生转折和困惑,她通过深度阅读与自由而伟大的灵魂对话,从阿伦特、雅斯贝尔斯等女性故事中理解了文学,梳理了自我身份定位,从而使本书呈现出自问自答的写作方式。

下半场讨论交流由著名作家墨白主持。刘宏志教授从女性视角入手展开探讨,他认为本书是一众女性的精神肖像,刘海燕女士将其中涉及的花边故事归为思想行为方式和精神认知的表达,如里尔克的情人关系是精神的延续,是不愿意让其他事物迁就自身自由的体现。他指出,强调女性的同时要关注男性,书写女性时必然进入男女共存的情景。贺玉高教授将本书与当下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当下是理性契约的生活,具体表现为目标明确和理论先行。现代社会中理性过于强大,文学作为灵性的庇护所,应当用以平衡现代社会。他认为本书是灵性之旅,给读者以进行生命冒险的感触,对于刘海燕女士的灵性写作方式,在学术写作上仍然可以有所借鉴,本书中的第三视角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也颇有启发。王欢欢老师再次提到理论化评论与感性评论文章的区别,对刘海燕女士给予的启发表示感谢。她从接受美学的视野出发,认为评论家不应局限于理论符号,而是要将自身的情感经验、生命经验和生活经验注入到作品中,刘海燕女士汇通中国与西方的演绎式学术文体,将语言与存在彼此统一,由此实现思想的自由与创造,兼具理趣与情趣。张冬云老师分享了与刘海燕女士的交往轶事,包括朋友间袒露童年与成长、以双方子女为契机的交流,以及作为编辑与作者间的彼此体谅与帮助。她对刘海燕女士给出了天真烂漫、人格高贵、才华横溢、至柔至刚的评价,对其罕见的淡泊、纯粹的人格特点表示高度赞美。赵艳花老师将本书与《人类群星闪耀时》类比,指出该类型的作品实际上是作家间生命与思想的共鸣所形成的文字,与学院派不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她认为刘海燕女士的文字有生命的温度,对女性文学家、思想家声音的感受是反观自身的过程,通过结合自己的思想脉络和生命历程,该作品得以形成。潘磊老师提出对学术表述发展过程的思考,认为刘海燕女士的美文呈现方式能够给论文写作以启迪。她重点谈到了作品的补记,其中对梦的描写与中国特殊的历史记忆相关联,和书中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叙述形成了良好的参照,通过童年的创伤记忆写出了国家民族的苦难历史。李冬洁记者认为,刘海燕女士在写作过程中理解了自我,以名人作家为参照缓解了自身焦虑,理解了波伏娃与萨特的关系,因此用“自我”一词概述阅读本书的感受。

随后,部分博士生就本书畅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杨萌迪博士指出,本书没有晦涩的理论术语,而是围绕人的情感认知、生命体验和认知模式展开,在对思想家和艺术家的书写之外,还包含着作者最真诚的情感,因此读者得以看到有温度的文学理论和温暖的艺术内核。孔德玉博士认为,刘海燕女士触及了艺术家和思想家的现实关怀意识,将盛年时期最深的情感保存在文字里,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产生共鸣,从中可以窥见作者对精神空间的找寻。

最后,作家墨白对研讨会内容做总结发言。他从文体风格和叙述风格角度出发,肯定了刘海燕女士对叙事理论的深刻理解,认为本书为在场研究生的阅读提供抓手,由此深化对西方哲学及外国文学的理解。各位嘉宾就自己的观点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条:文学院举行2023年下半年预备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下一条:郑州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文学·历史·文化”分论坛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