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坚持党建引领 赓续中原文脉 ——庆祝中国共产党郑州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 2025-01-27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郑州大学文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校党委总体部署,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以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为中心,以培养优秀文化人才为使命,实施党建赋能工程,开展学科振兴计划,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为加快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秉承初心办实事心聚力谱新篇

学院党委把师生暖心工程放在首位,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找准师生“需求点”,用心用情用力为全院师生办实事、解难题,凝心聚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学院党委聚焦重点关切,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解决包括师生空间优化、科研自主、资源分配、子女入学等问题;聚焦正向激励,增强集体凝聚力、幸福感。举办新教师入职宣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职称晋升仪式、荣退仪式等活动,以鲜明的仪式感提升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品质提升,打造兼具师生小憩、恳谈、研讨等多重功能的文化大厅,建设“文苑雅室”小小家,改造提升工会之家,立足学科特色营造学院文化氛围,将公共空间建设为师生共享的思政育人新阵地。

A9AA9

建章立制抓体系夯实基础开新局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提高治理效能,服务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政领导班子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中专题学习,领学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工作阐明核心要义、实践要领、落实要点。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针对学院发展堵点痛点,邀请组织部、宣传部、人事部、社科院等部门负责同志解读政策、答疑解惑、指导工作。学院党委获批“郑州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班”。

配齐配强支部委员会队伍,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考核标准,优化支部设置,将支部建在学科上,以“项目制”开展活动,引导师生支部联创联建。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党支部荣获全国样板党支部荣誉称号,并入选河南省“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强国行”计划,展现党建工作实效。

加快完善建章立制,落实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三重一大”制度,强化民主决策。全面压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理办法》《网站媒体新闻发布“三审三校”制度》等,将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落到实处。制定支部书记考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

推动“有组织科研”体系建立。政策保障科研产出,精准科研服务,如完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制度引领科研发展导向。组织全面实施“学科振兴计划”,建立健全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校外学术参会资助等多项激励与保障措施,点燃科研战斗“强引擎”。

引育并举聚人才赋能升级促发展

建立“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工作体系。走好“引”才“先手棋”:2024年推动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青年教师4人,新进站博士后4人,为学院未来发展储蓄源头活水;耕深“育”才“责任田”:组织开展“党建赋能·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动建立名师专家、优秀同辈“传帮带”机制,组织召开社科基金申报指导会、权威论文发表经验交流会等近10次;推动建立科研项目申报人才库,结合科研项目的类型级别,分层指导,精准帮扶,成效显著,2024年获批1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8项由37岁以下教师获得,5项在35岁以下;3篇TOP期刊文章均由青年教师发表;激活“用”才“一池水”: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按照教师各自特点及发展需求,分类发挥人才作用,如推动青年人才参与到学院科研、国际交流、校友工作中,选用至科级岗位;打出“留”才“暖心牌”: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围绕个人困难、工作想法、发展瓶颈等累计谈心谈话50余人次,举办“书记面对面”座谈会,了解需求,解决问题,切实增强人才归属感。

科研产出实现大丰收。2024年,举办三场高端学术会议,邀请了30余位长江学者、万人计划、教指委委员等国家高层次人才,为学科发展出谋划策,把脉问诊,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反响。获批国家级项目12项,包括重点项目2项(人文社科院系项目数排名全校第一);纵向经费到账691.9万,横向到账41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取得历史突破;在TOP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

国际化工作取得零突破。转变“国际化与中文专业无关”的思想,开拓师生国际视野。2024年,建立1个汉语中心,签订2份“(2+2)项目”协议,填补郑州大学境外办学项目空白;与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建立3个月以上交换生学习合作;承办“2024年郑州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校—文学院分校”夏令营活动。


凝练特色文化品牌,挺膺担当文化传承

学院结合优势、整合资源打造“赓续中原文脉 化育时代新人”文化品牌,深度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担当文化传承传播使命责任。对内融入校园文化,提升师生人文素养。2024年举办“作家进校园”活动10场,举办首届“凌河杯小说比赛”“杏坛 文苑”“一书一荐读”等校园文化活动,并完成了《大学语文》课程体系重塑。对外推广普及,勇担文化传承使命。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凸显责任担当。组织师生以“小先生”身份赴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赴基层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普及活动5场,推广、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培养优秀创新人才

坚持立德树人“主路径”,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在人才培养上聚焦落实。高度重视大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企业与高校校企合作,签订多项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合作协议。探索“人文”思政育人体系,创新“辅导员+班主任+创新导师”的“大学工”管理模式,优化思政队伍建设;凝练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校园原创作品的摇篮,发挥“文字、文学、文化”的力量,形成铸魂育人矩阵。

坚持学风、教风一体化推进,在人才培养方面见成效:编写国家级教材2部,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河南省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1项;重点培育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荣获首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二等奖,河南省诗词大赛特等奖、汉字大赛一等奖等;学院学生工作荣获2024年度郑州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和“研究生工作先进单位”,3名教师获“优秀辅导员”称号,培养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以上荣誉110余人次。

下一步,文学院党委将传达好、学习好、宣传好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尽快把全院师生思想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落实到具体工作实践中,汇聚到浩浩荡荡的发展洪流中,锚定学校“三个节点”系统谋划发展蓝图和重点任务,求真务实谋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激发人才驱动引擎,强化文化引领功能,打造好“赓续中原文脉,化育时代新人”品牌,在拓展实践育人阵地,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加强数字中文建设赋能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深耕奋斗,引领全院师生在提质进位的创新之路上勇毅笃行,助推学校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再出新篇!

上一条:文学院召开2024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下一条:文学院探望慰问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