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 2022-11-20

20221119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利慧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旅融合发展”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古典文献学教研室梁帅主持,霍志刚老师评议,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师生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杨利慧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她指出非遗对维系人类群体认同与保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非遗保护对弘扬中国文化,促进文旅融合等也有重要作用。随后杨利慧教授介绍了文旅融合的提出背景,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带出了文旅融合这个概念;但同样指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旅游是把双刃剑。它虽然能促进非遗保护、增加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们对非遗研究的积极性,但也有可能导致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从而削弱非遗的生命力,使其变成一种被利用的资源。

对于非遗保护如何与旅游业实现双赢这个问题,杨教授从中德美三个国家挑选出三个成功案例为大家做了解答。首先举河北涉县娲皇宫的遗产旅游与女娲神话传播的个例。在这个案例中,杨利慧教授指出,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对当地非遗进行保护,要坚持一个核心原则,即保持非遗的基本类型稳定不变,在这个核心原则外,还应有基本导游词以及旅游文化吸引物。在谈到德国的童话大道时,杨教授指出要让非遗活起来,可以结合当地文化举办主题演出,树立旅游文化吸引物。杨老师所谈最后一个例子是美国华盛顿州的文化遗产CD之旅。杨教授指出了非遗传承人与公共民俗学家在文旅双赢发展中的作用。她提出应让文化代表者和遗产传承人从后台走到前台,从沉默失语的被代言者转为直接向听众讲述的主体。而在处理旅游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非遗的本真性与地方感,文化挪用及经济冲击和利益等问题,公共民俗学家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如何使旅游成为保护非遗,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而非破坏遗产的罪魁祸首这个问题,杨教授提出了一二三模式是指一个核心原则,即非遗的基本类型,文类或者核心技艺应保持不变。是指其他两个要素,即要有一篇基本导游词以及相关旅游文化吸引物,例如雕塑,庙宇等。是指另外三个要素,即要有一场主题演出、有由社区和专家认可的传承人以及要有公共民俗学家的参与。杨利慧教授指出,这三个层次要素之间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一个遗产旅游地点不一定要同时具备六个要素,同时这个模式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它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对推进非遗的文旅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帮助。

会议最后,执行院长罗家湘、霍志刚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评议。此外,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丁永祥教授也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播与杨利慧教授展开了讨论。之后,杨教授对师生谈到的诸多问题一一作出了具体回应。讲座在师生们真挚的感谢中圆满结束。

本讲座系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含章讲坛第六讲,由中国古典文献学教研室协办。今后本方向将继续邀请全国各领域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交流。

供稿:展美娟 梁帅

上一条:华东师范大学罗岗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下一条:我院教师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优秀评论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