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2-11-3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水平,11月27日上午,郑州大学文学院“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会”在线上举行。会议由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罗家湘教授主持,并特别邀请我院六位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报告,共有5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会。
会议开始,罗家湘院长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及意义、高校科研的历史与发展,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励文学院教师抓住机会,积极争取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着力推出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重大成果。
接下来由文学院近两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六位老师分享申报经验,分享内容包括国社科年度项目、冷门绝学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涉及到文学、语言学、哲学等诸多学科。
首先,司罗红院长就选题和前人论述两个方面进行分享。司院长指出,选题和研究内容要坚持守正创新,研究内容要饱满充实。在处理前人的论述中,既要给予肯定,又要找到自己深耕的领域。罗院长对这一看法表示肯定,并进一步补充道,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和别人的差异区分清楚,找到自己的创新点。
接着,刘风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青年教师提出了几条建议,一要瞄准指南、增加胜算;二要长期准备、起早贪黑;三要夯实基础、言之有物;四要做到反复修改、雅俗共赏;五要请求救援、减少失误。
辛雅敏老师则在题目选择,研究框架,前期成果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辛雅敏老师表示,一是题目选择要具有延续性,研究框架作为整个申请书的主体,要尽量论证充分;二是前期成果方面要以相关性为主,要将有相关性的成果列在前面。位俊达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申报历程向与会老师进行了分享,他指出,首先,在研究选题时,可以多花费时间探究选题关键词呈现的规律,从中总结技巧,同时注重研究的内涵与外沿;其次,在学术史方面要注重选题依据,既要符合课题申报规定,更要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出宏观价值。
章秀霞老师和温敏老师分别就冷门绝学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进行经验分享。章老师强调,一方面要在述评方面注重语气,既要肯定前人的研究又要委婉指出前人研究的薄弱环节,不可自我高估;另一方面,要虚心向同行专家请教,这对于交叉性研究大有益处。温敏老师也回顾了申报项目的经验,她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题申报时要做好计划,目标明确,安排周密,以免出现时间仓促准备不足的情况。
基于上述报告内容,罗院长对会议进行总结,他强调,第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代核心的政治任务,在2023年的课题申报中,要积极向二十大报告靠拢;第二,要打通学科壁垒,创新研究方法,尝试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材料来研究问题;第三,在申报项目前,团队建设至关重要,要养成团队作战的习惯,进行高效率、有组织的科研。
最后,罗院长鼓励老师们积极关注院系讲座,汲取申报经验,深入研究,扎实论证,争取获批更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撰稿:张力 苏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