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讲座综述 | 张莉:经典小说里的风景

发布时间: 2023-06-01

202352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莉应邀莅临郑州大学文学院,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经典小说里的风景”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系河南省文联“书香河南——文学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讲座由知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南飞雁主持,河南省作家协会、郑州广播电台的嘉宾与郑州大学文学院的近百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莉教授从她的近作《小说风景》谈起,指出经典小说里有很多我们以前没意识到的风景,需要重新认知。不同时代的人对小说的解读可以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同时我们作为读者也会有更多创造性的阅读角度和方法。围绕这一主题,张莉教授从以下两个方面表达了她独到的见解。

一、什么样的小说才是经典?

首先,张莉教授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什么样的小说才是经典?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阅读实感,张莉教授指出判断经典小说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看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与故事能不能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有那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紧贴合在一起的作家作品,才值得去反复阅读,才有被经典化的可能;其次,她认为经典小说是与人紧密相关的,而不关注人和人的生活的作品是注定无法成为经典的;最后,她指出经典小说还要会写人,把人当做人来写,能否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尊重自己笔下的人物是评价一部小说好坏的重要尺度。以对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的书写为例,张莉教授指出正是因为王实甫尊重他笔下的人物和他们的真情实感,才有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莺莺传》,这也是我们今天很难记住元稹,却都能记得王实甫的《西厢记》的重要原因。张莉教授也从写作的技术层面指出尊重人物就是要注重人物在小说中的行为逻辑,在此她以毕飞宇创作《推拿》的过程为例,指出作者通过细致了解先天性失明与后天失明的两类盲人,观察出他们在行为、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在尊重人物的前提下去写作,其作品才能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才能有成为经典的可能性。

二、经典小说的“风景”在哪里?

随后,张莉教授列举分析了如《水浒传》、《祝福》、《简·爱》、《百年孤独》等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进一步论述了经典小说里的诸多“风景”。张莉老师认为,一部经典小说中的语言是极其重要的,语言是构建小说风景的重要材料,而风景的独特性也往往是以语言的日常性为基础的。一个成功的作家必须要选择和大众更为接近的语言,然后赋予日常语言以自己的腔调。如鲁迅在《故乡》中塑造的“豆腐西施”这一形象,他用“圆规”一词来比喻杨二嫂子的身形,不仅生动地刻画出了杨二嫂的外貌,更给人以一种刻薄尖酸之感。优秀的作家注重对词语的打磨,也会将语言“变旧为新”,同时注重语词的搭配,并在其之上赋予自己的审美光泽,诸如《朝花夕拾》、《春风沉醉的晚上》、《生死疲劳》等作品就体现了作家在词语搭配上的匠心独运,一些优秀的经典作品中的日常词汇也因此成为了作家们的专属词汇,并得到广泛传播。张莉教授认为语言代表了一个人的审美,也代表了一个人的尊严。不管是写小说还是阅读小说,首先要有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找到自己的语言库来表达自己的理解。经典小说里的风景有独属于它的美与尊严,也有属于汉语的力量。

张莉教授以其深厚的文学涵养、宏阔的学术视野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给在场的所有听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通过重读百年中国故事,深潜经典作品现场,张莉教授既传递了她独特的文学见解,也使得在场的听众们逐渐步入了经典小说的风景深处。讲座最后,张莉教授还热情、细致地回答了学生们的问题,并和参与讲座的嘉宾合影留念。

 

上一条:上海外国语大学吴春相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下一条:《明清黄河文献丛编》(全一百册)入选2022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