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 2025-06-30
春风化雨润桃李,匠心筑梦守杏坛。6月26日,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同仁济济一堂,为王书才、王保国教授隆重举行荣休座谈会。文学院副院长齐航福,以及来自文艺学、古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等教研室的老师受邀出席,仪式由古典文献学教研室主任赵俊玲主持。
赵俊玲教授简要介绍了王书才、王保国教授的求学与工作经历,回顾了他们在郑州大学教学、科研的先进事迹,高度赞扬两位老师为两古学科、学院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她表示,两位教授以高昂的学术志趣、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的学术精神,赢得了师生尊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文根中土、学达天下”的院训精神。
青年教师代表王亚楠、简东分别向王书才教授、王保国教授献花。文学院副院长齐航福代表学院向两位教授颁发了荣休纪念牌。
漫漫从教路,回首皆芳华,王书才、王保国教授先后回顾了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经历,畅谈了内心体会与感悟。王书才教授认为高校教师必须将教学视作最神圣的使命,学术研究应为教学做好服务。他同时勉励青年学者要对大千世界保持清醒,既然选择了科学研究、教书育人,就要有“十年甘做板凳冷”“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抱负与情怀。王保国教授认为在传统社会中,“道”从义理、言行等方面约束了个人,为人们提供思想坐标与情感寄托。在当今社会唱衰文科的背景下,人文学科研究者更应肩负起“道”的使命,着力对文学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与提升。王书才教授、王保国教授的发言轻松诙谐,字字句句饱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激励大家在教育征程上奋勇向前。他们也对学院领导、老师几十年来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期待学院教学、科研事业更上一层楼,自己也会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发光发热。
追忆往昔,共叙情谊。在自由发言环节,老师们深情回忆了与两位老师交往的点滴,许多话题不时地引起与会人员的共鸣。大家纷纷向王书才、王保国教授表达真挚祝福,祝愿其开启另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期待他们“常回家看看”。在这一刻,与会教师的所有感想、祝福都化作了薪火相传的最好注解。
本次座谈会不仅是对王书才、王保国老师教育生涯的总结与肯定,更是两古同仁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凝聚发展力量的契机。座谈会体现了文学院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更将激励两古同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共同推动我院学科建设事业再攀新高,续写华章。
王书才,1963年生,河南中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郑州师范专科学校,1990年于河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于河南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王立群教授),2003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徐公持教授),之后进入我院。2006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11年晋升教授职称。王书才教授在汉魏六朝文学文献,尤其是《文选》《汉书》《史记》等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其中《〈昭明文选〉研究发展史》入选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王保国教授,1965年生,河南邓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于河南大学获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于获吉林大学获史学硕士学位(导师金景芳教授),之后在河南大学、河南省教育学院工作。2003年于郑州大学获史学博士学位(导师李民教授),并留校任教。2003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8年晋升教授职称。王保国教授专注于先秦思想文化、中原文化及文献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等各级各类课题十余项,曾荣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