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发布时间: 2023-06-16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选树青年典型,写好奋斗故事,传播奋进力量,郑大人·红色故事宣讲团推出奋斗“郑青春”系列作品,激励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实践检验和人民检验的青春业绩。
忆往昔峥嵘岁月 承先辈坚韧精神
作者:文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吴子轩
朗诵: 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 阎玉荣
回望1975年,被雾霭笼罩九年的天空仍然昏暗,但层云背后的一丝光亮已可见一斑,生机慢慢洒向这一方早已千疮百孔的土地,暗淡的中国准备迎来她的新生。我的老家位于河南省的一个普通小村庄,远方的喧嚣似乎没有波及到这个偏僻的地方。
当时爷爷还只是一个21岁的青年,年少轻狂,纵有满腔热血深埋于内心深处,然而家乡的贫困和日益拮据的生活束缚了一心“射天狼”的梦。爷爷不满于现状,迫切地希望探寻外面的世界。
据爷爷说,当时的东北是一处处在前线的地区,内地贫穷与批斗尚且纵横,边境之地更是饱受战火之灾。极度的寒冷和贫乏的物资使这里兵力不足,国家向全国不少地区发布征兵的通告,希望中国的青年团结奋斗,共同迎战。
就这样,迫于生活的压力和少年征战沙场的热情,爷爷和同村志同道合的5个小伙伴一路向北,到达黑龙江省进入队伍三营八连,相开启了为期五年的军旅生涯。
除了日常的训练和警卫任务,最为爷爷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军中务农生活。用他的话说就是“又干了自己的老本行嘛”。
大约到五一时节,爷爷执行上级调防任务,从哈尔滨坐了一夜火车、行一千多里到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农场执行军农生产任务。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与最近的城镇、生产地相距较远,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在农场的任务除了日常训练便是田地管理,如种庄稼、拔草、治虫等,其实与在家时干农活相差无几。
农场里没有煤烧,副连长每天随机从各排中抽七八十人上山砍柴。木柴通常使用简陋的牛车运输,山地不平,时常还会翻车。有时眼看满车的木材顺山体滑下,战友们却无能为力。而且山地相距农场甚远,当地人常说,“一走就是十五华里,走不到头啊!”在爷爷两年的生产任务工作期间内,农场因木材运输甚至还累死了一头牛。
山水一色,在山上俯瞰,日光的照耀下,水面犹如一面镜子明亮。然而正是如此美丽之景,背后却潜藏着战士们的心酸。水环山一周,若想行走于山与路之间,必须要跨越这片水,然而当时条件艰苦不足以修桥,于是士兵们趟水过河便成了常态。可黑龙江省气候严寒,厚厚的棉袄穿在身上尚且不足以取暖,更何况腿脚浸泡在冰水里。战士们还要时刻戒备以防滑倒在水里,不仅会拖累战友,更严重的是生病后对时间和金钱的消耗。
当然,艰苦的环境不仅仅磨练体魄,同时也铸就了爷爷乐观的心态。即使是在农场,战士们也会在夜间训练,操练方位判断是一项有趣的练习,连长教士兵利用北极星判断北方,希望战士在任何地方都能辨别自己的方位,以便下一步行动。如今,当我回老家请求爷爷也教我辨认北极星的时候,爷爷依旧能在漫天星海中准确指出那个星点。
回忆五年的军旅生涯,我能在爷爷脸上看到属于老兵的骄傲,年少的磨炼成就了如今这个老人,曾经的意气风发跨过时光的流淌依然若隐若现。
爷爷的故事很简单,却也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兵,以坚韧顽强执着于岗位,以一颗热血服务于人民。所有的历史共同成就了如今的我们,任何一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或许爷爷只是那段时光长河中的一粒沙,但能以当事人的身份为他的后人讲述一段简单的部队历史,就足以让我明白过去的艰难与困苦,现在的幸福生活源于前人的每一份付出。我们身处先辈渴盼的黎明,便应继承先辈坚韧的意志,当秉持士兵的精神为国为家贡献力量。
上一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郑大人·红色故事宣讲团奋斗“郑青春”系列作品(七)
下一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