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发布时间: 2025-04-30
为深刻领悟并广泛传播时代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院结合郑州大学“一学科一品牌”研究生党建创新项目建设要求,立足学院自身优势,正式推出“一书一荐读”项目。该项目旨在依托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深厚底蕴,借助书籍的力量感悟文人风骨、汲取思想精髓、奏响时代强音,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形式、丰富内涵,融合青春之声、文字之美与微视频之力,打造富有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品牌。
推荐书目:《苦菜花》 作者:冯德英
《苦菜花》:抗日烽火中的女性传奇
当代作家冯德英的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力作《苦菜花》,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的王官庄为背景,将镜头聚焦于普通农民家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他们在纷飞战火中的挣扎、痛苦与不屈的奋进历程。“苦菜花开遍地黄,苦菜花开香又香,朵朵小花向太阳……”这首在胶东半岛传唱已久的质朴歌谣,宛如一把钥匙,轻轻开启了通往小说《苦菜花》的文学之门。在那个被抗日烽火笼罩的特殊年代,它不仅仅是一首民歌,更是对书中女性坚韧不屈精神的生动注脚。
小说中的仁义嫂是中国农村妇女精神蜕变的典型范本。这个被封建伦理浸润半生的传统女性,最初只是在“三从四德”所织就的奴化之网中麻木地操持家庭生活。然而在公审大会上,当她目睹封建势力对人性的摧残,那双长期被家务磨出老茧的手,第一次握成了反抗的拳头。作者以细腻的心理白描,展现了这个过程的艰难与必然:当她颤抖着走上审判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的疼痛”与“胸膛里翻涌的热流”形成鲜明对照,标志着顺民意识的祛除和反抗意识的觉醒。
仁义嫂的身边还围绕着一组熠熠生辉的女性群像,她们共同编织着抗战时期的女性革命光谱。大女儿娟子的成长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这个敢爱敢恨的胶东姑娘,从最初挥舞剪刀反抗包办婚姻,到后来紧握步枪冲锋陷阵,完成了从个体反抗到阶级觉醒的转变。而她与革命战士于德海的爱情故事,也打破了传统文学中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刻板印象,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青年女性的风采。
“苦菜花”是贯穿全书的意象,承载着多重隐喻,作品亦由此将残酷的战争场面转化为丰富生动的文学图景:它是胶东百姓在绝境中勉强充饥的野菜,象征着抗战时期中国农民极端艰难的生存处境;它也是漫山遍野竞相绽放、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山花,象征着革命力量的蓬勃生长;而当仁义嫂将苦菜团子塞进游击队员的手中,当伤员在苦菜花丛中养伤时,这一平凡植物更成为彰显军民鱼水情的情感载体。
在历史的长焦镜头中,《苦菜花》定格的不仅是一段烽火岁月,更是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的精神觉醒。那些在封建枷锁下觉醒的女性,那些在战火洗礼中成长的不屈灵魂,都在用生命诠释着爱国精神和革命信仰——不是生硬的口号灌输,而是在苦难中孕育的自觉选择。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部作品时,那些在战火硝烟中绽放的苦菜花,依然在诉说着一个真理:真正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信仰,永远扎根于普通人的灵魂深处,在时代的风雨中生生不息。正如苦菜花开遍山野时,那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终将汇聚成照亮征途的精神之光,引领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荐读人: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李楠
书香共荐
我们诚挚邀请每一位同学关注并加入“一书一荐读”的行列,无论是触动心弦的书籍推荐,还是观点独到的书评与阅读感悟,都是厚植项目根基、促进其茁壮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养分”。期待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投稿。稿件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表述准确、可读性强,字数一般不少于1000字。有意投稿者请将稿件、作者简介发送至邮箱zzuwxywybhd@163.com,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上一条:文学院顺利晋级郑州大学“我和我的导师”系列活动羽毛球赛淘汰赛
下一条:文学院举办“师承一脉,球联一心”乒乓球、羽毛球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