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09
2022-10文学院召开郑州大学对接新龙县国家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线上志愿者培训会
当前,郑州大学对接新龙县国家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跟进该项目学员的普通话学习进程,确保其发音的标准度与学习质量,文学院选拔了一支普通话水平达一级乙等及以上的,由15名本科生和5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进一步明确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党委副书记韩宁老师、团委书记陈璟老师作为培训老师于9月26日中午举办了线上志愿者培训会。会上,她们强调了志愿者纪律,要求志愿者严格...
30
2022-09郑州大学对接新龙县国家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示范培训开班仪式圆满举办
为落实中央语言文字政策,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并通过统一的语言文字增强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郑州大学携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开展了国家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活动。该活动为期约八周,由11名普通话测试员、13名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专职教师、5名传统文化专题教师以及20名文学院学生志愿者组成。2022年9月22日上午,在郑州大学文学院会议室举行了郑州大学对接新龙县国...
25
2022-09文学院64届校友郭曰方诗集《热土——献给祖国的赞歌》出版发行
近日,文学院1964届校友郭曰方于祖国生辰之际,正式出版诗集《热土——献给祖国的赞歌》。这部作品同郭先生创作的《脊梁——献给共和国科学家的颂歌》《报国——诗画共和国功勋科学家(杨华配画)》被誉为“歌颂科学与祖国的三部曲”。郭曰方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将真情依托笔墨,用诗意书写人生。几十年来,他坚持与祖国与科学同行,书写了数百首诗歌,道出了我国著名科学家不为人知的心酸与历练,歌颂他们坚贞不移的爱国主义,...
23
2022-09我院李勇教授参加河南省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9月19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大学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教授作为文艺评论界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座谈会上,楼阳生书记与大家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省宣传、社科、文学、书法、美术、戏曲、曲艺、文艺副刊、广播电视、网络文学、文艺评论等领域的11名代表作了发言。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领袖嘱托、勇担文化使命,坚持“二为”方向、“...
18
2022-09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主办“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系列名家讲坛第六场
2022年9月16日下午,“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系列名家讲坛第六场“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这十年”学术访谈在方正大厦召开。本场活动是“名家讲坛”活动的最后一场,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北京大学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秘书处统筹,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和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参与协...
12
2022-09我院77级校友解国记作品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书画摄影展展出
建功新时代,书写新征程。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主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中央和国家机关书画摄影展,9月1日在民族文化宫开幕。 我院77级校友解国记作品喜入此展,并被安排在民族文化宫西配楼迎门正中位置,长安街上亦可望见。为此解国记校友还写了几句顺口溜记之:长安街上人熙攘,驻足悠然北向望。民族宫前横幅红,西配楼门灯通亮。映照中央书法展,正对八尺大中堂。偶瞟一眼好生奇,它竟来自燕鹊堂。 校友简介解国记:...
09
2022-09成长在红旗下的文学院2022级新生
“愿以寸心照华夏,且将岁月照山河。”2022年9月5日,郑州大学主校区举办了一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全体2022级本科新生怀着浓厚的爱国热忱和昂扬向上的风貌参加仪式,共同拉开了新学期的序幕。这次线上升旗仪式,激励着全体新生砥砺奋进,展现敢于拼搏、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清晨6点30分,破晓的黎明翻开崭新的篇章。伴着曦光,迎着朝阳,现场指挥员下达了“标兵就位!”的...
24
2022-07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第四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2年7月9-10日,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办、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四届跨文化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日本、越南和中国高校、出版社的60余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这次学术论坛。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李运富教授、何华珍教授、温敏副教授、牛振副教授及多名研究生应邀参加。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俗文化研究所雷汉卿教授主持。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项楚先生致辞,...
12
2022-07《光明日报》发表我院院长李运富教授文章:古文字闪耀智慧之光
古文字闪耀智慧之光李运富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字的产生与流变,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血脉。古文字通常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也可以包括汉代以后的传抄古文字和仿制古文字。古文字的起源可以从个体符号来源和文字系统形成两个方面说。晚商殷墟甲骨文被看作成熟的文字系统,代表殷商时期的成熟文明,这已成为共识。个体字符的起源针对自源文字而言,他...
12
2022-07《光明日报》发表我院宋镇豪教授文章:甲骨文的世界
甲骨文的世界宋镇豪【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甲骨文等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2020年11月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联合启动实施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