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新闻
07
2024-04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来我院交流引才
2024年3月26日,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安占峰教授莅临郑州大学文学院进行访问交流,同时开展2024年博士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勇,教师代表朱一帆、简东和部毕业生代表出席活动。座谈会上,李勇代表文学院向安占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文学院的发展历史、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他表示,文学院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学院各项...
04
2024-04文学院举行校友回访座谈会
春风有信,故园佳音。3月29日,1988级本科校友路涛、2011级研究生校友徐博一、2010级本科校友马强重返母校,共叙往昔珍贵岁月,情牵母校未来发展。文学院党委书记云桓、副院长张力及部分师生代表接待了路涛一行,并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伊始,副院长张力代表学院对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衷心期盼各届校友常回母校看看,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中,路涛以《从汉字看中日文化影响》为题,分享了他在不惑之年学习日语的宝...
24
2024-03河南文艺评论基地(郑州大学)揭牌仪式暨河南文艺评论推优2023年度颁奖典礼在郑州大学举行
春潮澎湃,万象更新。2024年3月23日,河南文艺评论基地(郑州大学)揭牌仪式暨河南文艺评论推优2023年度颁奖典礼在郑州大学文学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郑州大学共同主办,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郑州大学文学院联合承办。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武皓,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国河,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原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主席团主席王守国,...
20
2024-03中国共产党郑州大学文学院第三次党员大会胜利召开
同心迎盛会,聚力写新篇。3月1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郑州大学文学院第三次党员大会在文学院报告厅胜利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共郑州大学文学院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共郑州大学文学院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大会应到正式党员318名,实到党员273名,符合规定人数。大会由韩宁同志主持。下午三时,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云桓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守正创新担使命、踔厉奋发起新篇,为建设一流文学院而奋...
19
2024-03“汉字文化圈的近代新词语:材料、概念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顺利召开
2024年3月16日—17日,“汉字文化圈的近代新词语:材料、概念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文学院主办,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所属越南汉喃研究院协办。来自中、日、韩、越等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的62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加了会议。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国河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郑州大学文...
18
2024-03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来院进行调研并举行座谈会
3月14日上午,郑州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部执行部长吉慧芳、副部长谷胜利,带领规划与学科建设部相关人员赴文学院调研学科建设工作。学院党委书记云桓、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李运富教授、教授委员会主任王保国、副院长(主持工作)罗家湘、副院长李勇、《郑州大学学报》副主编司罗红等十余位教师共同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党委书记云桓主持。李勇副院长简要汇报了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情况。他从我院学科建设的基础...
12
2024-03“金丝古韵,共谱新篇”——我院工会举办“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一春芳意融融,三月燕喃和风,第114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如期而至。为营造温馨美好的节日文化氛围,增强全院女教职工的幸福感和凝聚力,3月8日下午,院工会在教工之家举办了主题为“金丝古韵,共谱新篇”的掐丝珐琅制作活动。活动开始前,院工会精心准备了铜丝、茶盘、彩砂等制作材料,并邀请了工艺团队对掐丝珐琅的制作进行了讲解与示范。在工艺师的指导下,女教职工们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每一个制作环节中,从仔细挑选图案、...
04
2024-03我院举办著名作家赵炜散文新著分享会
2023年3月1日下午,“赵炜散文新著《心是快乐的根》分享会”在郑州大学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举办。本次分享会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文艺出版社、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主办,郑州大学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承办。著名作家、河南省小说研究会会长墨白,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州大学学报》编审刘海燕,郑州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李勇军,《河南思客》主编杨海燕,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李孟舜,...
20
2024-02《光明日报》刊登我院李运富教授文章:中华民俗的汉字姻缘
《光明日报》2024年2月18日第5版汉字与民俗﹡开栏的话中华民族的习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由民众参与且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具有群体性、地域性、时代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特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史上,汉字与民俗相伴相随、关系密切。汉字既是汉民族集体创造并长期使用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文化载体。本刊即日起推出《汉字与民俗》专栏,全面描...
11
2024-01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成功举办癸卯(首届)中州寿苏雅集
2023年12月31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日)下午2点,癸卯中州寿苏雅集在郑州大学文学院二月河文学艺术研究中心如期举行。本次雅集由我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讲师、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霍东晓老师发起,特邀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王建生教授担任雅集祭酒,特邀嘉宾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守护苏东坡云村民发起人、河南郏县苏坟寺村云村长刘楠老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直作家协会副主席孟爱荣女士,郑州大学外国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