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英美文学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维多利亚文学跨界研究前沿论坛

作者: 时间:2024-06-16 点击数:

   2024年5月31日下午,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举办“维多利亚文学跨界研究前沿论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金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乔修峰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黄淳副教授和纳海副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丁宏为、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高晓玲教授、袁杰博士共同担任评议人,参与交流。我院部分青年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场聆听。

   乔修峰研究员以1858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出的亨利·沃利斯(Henry Wallis)和约翰·布雷特(John Brett)的两幅同名画作《碎石工》(The Stonebreaker)为例,深入探讨了风景与人的关系。他首先指出,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盛赞沃利斯的作品,但对布雷特的画作反应平淡,这源于罗斯金的艺术理念,即人物并非风景画中的配角,而是构成画面的核心元素。在这一理念的观照下,他认为前者的画作成功地融合了人物与风景,而后者的作品中两者则显得不尽协调。随后,乔老师借用英国文化地理学家丹尼斯·科斯格罗夫(Denis Cosgrove)的“内部人”和“外部人”、“生产空间”和“消费空间”等概念,重新审视了布雷特的《碎石工》中风景与人的“不和谐”。他认为内部人因熟悉环境而容易忽视风景,但他们的感官却始终在感知风景;即使在生产空间中,内部人也能体验风景,其审美已日常化、生活化,性情亦被环境潜移默化地塑造。他强调,内部人和外部人的区分影响我们对风景的理解和认知,这不仅是学术问题,更是需要深思的人生课题。

136A8

   高晓玲教授认为,乔修峰研究员的讲座内容详实,观点深刻。他通过历史与艺术的结合,深入探讨了碎石工这一题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呈现和意义。在对两幅画的细节、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对比分析中,以及对罗斯金风景画定义的讨论中,乔老师揭示了风景画中“人”的重要性,并引发了个体对风景与人之关系的思考,充分展示了学术性与思辨性的有机融合。

   黄淳副教授通过剖析19世纪英国散文家约翰·穆勒(John Mill)在《女性的屈从地位》(The Subjection of Women)中的修辞技巧与论述策略,揭示了穆勒采用的“一进一退”迂回策略及其运用比喻和情感共鸣来增强论点接受度的方法。她举例分析了穆勒在论述中采用的“一进一退”迂回策略,即在阐述观点时,先适度退让以减少对立情绪,再推进其核心立场,从而增强论点的接受度。穆勒通过引入时间错乱的意象,用退让的方式暗示“女性的从属地位”是一过时的现象,以此代替了对其进行直接批判,体现了非凡的论述艺术。黄淳认为,这种“情感先行,理性随后”的方式,不仅使穆勒的观点更深入人心,也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散文家对修辞艺术的重视。

17F45

   袁杰博士认为,黄淳老师的分享为理解穆勒作品中关于女性问题的复杂论述及其背后的逻辑与修辞艺术提供了新颖的视角。丁宏为教授指出,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穆勒作品的深层价值,还为理解维多利亚时期社会思潮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期待未来有更多学者能够沿着黄老师开辟的道路,关注人文性,深入探究维多利亚时代散文家的修辞魅力,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语言的力量影响和塑造了当时乃至后世的社会观念。

   金冰教授以“中西之间:当代科幻书写的民族性与历史性”为题,深入分析了科幻文学中蒸汽朋克小说(Steam-Punk Fiction)与丝绸朋克小说的缘起、发展及其文化意义。她指出,蒸汽朋克小说虽然沉浸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复古氛围中,但其核心却在于对当下社会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构想,是一种批判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文学形式。丝绸朋克小说则将东方古典美学与西方科幻结合,它并非“硬科幻”(Hard Sci-fi),而是通过古代技术文化的夸张化处理,将中国古典传奇与奇幻元素融入西方科幻小说,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文学风貌。然而,金冰教授质疑丝绸朋克小说是否真正实现了对东方主义的反抗,还是仅仅在西方框架内加入了东方元素?她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丝绸朋克小说如何既保持其独特的东方美学,又能超越简单的符号堆砌,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FE6B

   丁宏为教授认为,金冰教授的讲座涵盖了蒸汽朋克小说的历史性与当下性及其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联系,展现了她对科幻文学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她的讲座为现场师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文学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宝贵视角。在与谈环节,与会师生与金冰教授就丝绸朋克小说如何面对西方质疑、实现创新及真正的跨文化交流进行了深入讨论。

   纳海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从《尼可拉斯·尼科比》看狄更斯对前代文类的继承和背离”。他通过将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说《尼可拉斯·尼科比》(Nicholas Nickleby)与经典流浪汉小说进行对比,探讨了狄更斯对18世纪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创新。他指出,该小说包含了流浪汉小说的典型要素,但深究之下可以发现,狄更斯在保留流浪汉小说典型要素的同时,赋予主人公尼可拉斯更强的责任感和理性;他在这部小说中收敛了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狂放能量,使打斗和犯罪情节更具戏剧性,并对故事情节和结构进行了有机整合,相较于前代流浪汉小说的松散情节,使其显示出更为紧凑有序的叙事结构。此外,该小说的故事发展遵循了正在形成的商业社会的行为规范,喜剧元素的能量也被纳入到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中,狄更斯通过重塑流浪汉故事,使其符合19世纪商业社会的行为规范,从而在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D8CC

   丁宏为教授表示,纳海副教授的研究视角既关注到狄更斯创作中流淌的经典文学血脉,又深入挖掘了其作品相较前代文学的创新之处,特别是揭示了狄更斯小说表面闹剧情节下的深沉道德关怀,这一视角独到且深刻。丁教授还鼓励与会师生深入阅读狄更斯的小说,体验其中的幽默与道德关怀,感受伟大文学的动人力量。

37B4B

   此次论坛聚焦维多利亚文学与其他文学形式和社会背景的跨界研究,揭示了维多利亚文学与美学、科幻文学及其前代文类的复杂关系和创新性,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论坛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也为青年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对推动维多利亚文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