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17日,由国际镁学会(International Mg Society)和镁合金学报(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共同主办的“2025年度国际镁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镁材料高峰论坛”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
我院先进轻合金材料研究所所长关绍康教授获2025年度国际镁科学技术奖年度人物奖,同时获得该奖项的还有澳大利亚Monash大学Raman Singh教授、德国亥姆霍兹Hereon研究中心表面科学研究所Sviatlana Lamaka教授、重庆大学周小元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杜文博教授。

国际镁科学技术奖由国际镁学会和镁合金学报、才新基金等组织和机构设立,是为了奖励对镁科学和技术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吸引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镁及镁合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促进镁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镁科学技术奖包括年度人物奖,年度青年奖,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奖,年度优秀学位论文,年度标准奖,年度创新工艺奖,年度创新产品奖,年度特别创新贡献奖等。其中年度人物奖(Person of the Year)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经过严格提名与评审程序,每年3-5人获奖。这一荣誉是对关绍康教授在镁金属材料领域科研贡献的高度认可。
在同期举办的2025年度镁材料产学研高峰论坛上,关绍康教授做了《医用镁合金器械研究与开发》的大会报告,重点介绍了我院在镁合金医用材料器械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在镁合金学报(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国际编委会上,关绍康教授荣获年度优秀编委荣誉称号。


专家简介:

关绍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士,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先进轻合金材料及加工研究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材料类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现任河南省先进轻合金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心血管材料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主任委员。
关绍康教授长期致力于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及先进加工技术研究,在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与器械及表面改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提出了“强韧性、均匀降解可控性和生物相容性”三性合一和“相间电位差调控镁合金降解速率”的材料设计理论,开创了医用镁合金设计和特种加工于一体的调控强韧性和降解可控性的新方法,解决了医用镁合金器械临床应用面临的世界难题;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创建了镁合金血管支架和骨植入器件功能化涂层设计理论和制备技术。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撰写学术专著和教材10部;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973、支撑计划,河南省重大专项、重大公益项目等30余项;已获授权国际(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3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二等奖4项。先后主持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供稿人:常蕾、梅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