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校史馆

首页      档案与校史馆概况   业务指导   支部建设   校史钩沉   校史馆   分会工作   常用下载  
档案与校史馆简介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责 | 集体荣誉 | 参观预约 | 校史馆周报 | VR校史馆 | 分会工作 |
首页 | 工作动态

金声玉振,风入嵩阳

作者 : 访问量:次 发布时间:2021-05-25

5月21日上午,豫籍笛子演奏家王振一行专程到我校校史馆参观,一睹郑大人筚路蓝缕、砥砺办学之风采,并就民族音乐走进校园进行交流沟通。他还兴致勃勃地走近复原的曾侯乙编钟试音,并从专业角度对编钟的音准及精湛工艺给予高度评价。

5月19日晚,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主办的王振笛子独奏专场音乐会在河南省艺术中心上演。我校领导与部分教师现场聆听了王振的笛子独奏专场音乐会。当晚演出精彩纷呈,其充满激情与新生活气息的独特演奏,让观众耳目一新,现场反响热烈。和一般十余人乐团的传统小型音乐会不同,此次专场音乐会由河南民族乐团联袂演出,乐团成员达七八十人,涵盖了主要民乐种类,如琵琶、古筝、二胡、唢呐、笙、中阮、大阮等。为献礼建党100周年,此次演奏会特别创作了一首以河南嵩山为灵感的笛子协奏曲《风入嵩》,系全国首演。20多分钟的协奏曲,将观众带入到嵩山千古悠悠的情境之中。王振说:“嵩山为五岳中的中岳,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发祥地,自古人杰地灵,不仅有瑰丽风光,更有深厚人文,创作《风入嵩》这首曲目是为了展现咱们中原大地的山河气象、别样魅力。”

王振不仅有高超的专业演奏技艺,而且对音乐教育有浓厚的兴趣。他表示,接下来将会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乐器进校园的工作,希望以青年人为主导,推广传统古乐文化,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是全国第一个高校专业音乐考古研究综合平台,2018曾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考古人才培养”项目。以贾湖骨笛和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音乐考古文物彰显了中华音乐文化的先进性。他期望未来能和郑州大学音乐学院、历史学院在音乐教育中有更多合作,对于加强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助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略尽绵力。

王振,河南南阳人,著名青年笛子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娴熟笛、箫、埙、篪等乐器演奏。其所擅之曲,亦古亦今,推陈出新;其演奏风格,集南派北派之长,承新派曲风,富于歌唱性,自成一格。

上一篇: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向我馆捐赠《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稿抄本丛刊》
下一篇: 郑州大学2021年度“学党史、知校史、明校情、强信念、勇担当”校史讲解员大赛成功举办

Copyright @2012 郑州大学档案与校史馆 All Right Reserved.

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郑州大学档案与校史馆 联系电话 0371-67763055 

邮箱 dag@zzu.edu.cn  dagly@zzu.edu.cn(仅用于发送档案证明)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IE7及更高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