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涯是同改革开放一起开始的,那是1978年。
1968年,我进入郑州铁路局印刷厂成为一名学徒工。当时我想,这一辈子将要伴随着纸张的流动和机器的轰鸣,像我的师傅一样,渐渐老去
未曾想到,1977年12月,国家恢复了从1966年停止的高考。全国历年积累起来的高中毕业生中有570万人参加高考,我第一次走进了冬季的考场。我是全国录取的27万名考生中的一个。1978年3月,我无比兴奋地走进了春天的郑州大学校园。我很庆幸,遇到了一个新时代,它使我圆了大学梦。耳边喧响的,由轰鸣的机器声变成了朗朗的读书声。
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是考文科,还是考理科?因为我同时爱好文学和数学。在10年的务工生涯中,我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中学6年,数学成绩极佳,在数学竞赛中多次获奖。我有点拿不定主意。后来,还是选择了文科。因为文科要考的4门是:语文、数学、政治与史地(历史与地理合为一门);而理科要考的4门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我对历史和地理非常熟悉,用不着复习就能轻松应试。而物理和化学,已经丢弃了十多年,重新拾起已经不易。
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第一次”:全国大学的新学年第一次是由春天开始的———1978年的春天!
那是一个多么新鲜的春天!教师扬眉吐气,弟子勤学好问,知识大比拼热火朝天。
那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春天!入学新生的年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有的竟是叔侄,有的却是师生。
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春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我幸福地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我幸福地奔走在温馨的校园里,我迎来了一个幸福的新时代!
我和学友们深知获得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我们像一块块干燥的海绵,拼命地吸取知识的乳汁,我们似乎不会放弃任何一丁点儿时间。
开学之前,我们就准备好笔记本,有几门功课,就准备几个本子。上课时精心地记笔记,生怕落下老师所讲的内容。直到如今,我还保留着大学时代的几十本笔记本,那是我的财富,也是我勤奋学习的见证。
早饭之前,我们总是提前来到教室,用书包或者笔记本抢占第一排的座位。因为这里离老师最近,既看得清,又听得清。这里似乎是“战场”的制高点。
课间,我和许多同学走向讲台,向老师询问听课时不明白的问题。一个学生,既要“勤学”,又要“好问”,而不能积累问题。孔夫子曰“不耻下问”,吾等则要“不耻上问”。
下午,我们认真完成作业,到运动场进行体育锻炼。
晚间,则勤奋阅读。入学第一天,院长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小册子,封面上的6个字是“四年必读书目”,列出了文学、史学、哲学等几百本图书。4年间,我拼命地阅读,也没有读完。但我确实读了许多书,除此之外,我还跨越文科,阅读了自然科学的许多书籍:数理化、天地生……夜晚就寝之前,躺在床上,许多人还在背诵英语单词,往往在喃喃自语中进入梦乡……那时,一周6个工作日,即便到了周日,也没有人虚抛光阴,1977级学生———我们,是那么勤奋与刻苦,令人动容!
大学4年,除了听课和读书之外,我勤奋地进行文学创作,不断地投稿并在多家文学刊物上发表。大学三年级,我开始诗词创作,先从五绝、七绝写起,而后写五律、七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要求自己不仅能读,还要会写。如今,我的诗词作品已有1000余首,已经挑选300首出版了《齐鲁诗词三百首》。
此前,我已出版了白话诗选、杂文选,出版论著9本,发表的各种文体2000余篇,总字数达1000余万字。
我和同窗们绝不是那样———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郊游、象棋比赛、体育竞赛、诗歌朗诵会、主题辩论会、文娱晚会……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曾经3次登上校园舞台。第一次表演剧作家沙叶新的话剧《约会》,第二次表演剧作家宋之的(姓名)的话剧《群猴》,第三次演出京剧折子戏《秋江》。至今,找出那时的剧照,我还抚摸再三,回味无穷。
我们有着勤俭朴实的作风。谁也不会在吃穿上攀比,而只在学习上争先。
晚饭时,两个馒头吃得还剩四分之一,我也舍不得丢掉,用一张纸包起来,等到下了晚自习时吃。有一天吃面条,吃到一半,突然从面条的间隙中浮上来一只苍蝇。如果是今天一个小姑娘见到此景,肯定会“哇”地一声,摔掉饭碗落荒而逃,在十几米之外哇哇地呕吐。而我,则不慌不忙,把碗稍稍倾斜一下,让那只苍蝇顺着面条汤流出,接着,若无其事地把剩余的面条吃完。我所损失的,只不过是那点面条汤而已。我还调侃地对身旁的同学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事后,我确实没有因为那只苍蝇而生病。
4年的大学生活,紧张而充实,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集中的“充电”,为之后的教师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随后我留校任教,给学生讲《写作学》。我的优势在于自己长期的写作实践和丰富的写作成果。我几乎尝试了所有文体,发表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曲本、诗词、歌曲、随笔、杂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调查报告、广告词、广告文本、学术论文等等在内的几乎所有文体。其中,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先后3次获奖。原先,只有小说没有写过,因为我认为自己不会编故事。后来,院里要我讲小说写作,于是,我在63岁的高龄开始写小说。其实,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我自己就有许多故事,一旦动手,似乎就收不住。如今,我已写了几十篇小说,而且已经发表多篇。我1000余万字丰富多彩的写作成果,大部分是在郑州大学这40年完成的。
我的人生经历相对简单:10年务工,4年求学,36年从教。到今天,我在郑州大学已经度过了40个春秋,一生中相当一部分时间与郑州大学相关联。40年,在人类历史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而这40年,我们的祖国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而我,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在郑州大学也完成了由一名合格的工人到一名博学教授的转变。我和我的郑州大学一道向前,虽然我一天天地苍老,而她,却越来越年青,越来越动人,越来越令人爱恋!
啊,我的郑州大学!东方的朝日,西天的晚霞,共同靓丽;阳春的樱花,仲秋的枫叶,一样动人。碧湖中,映出拱桥的倒影;蓝天下,播洒花圃的异香。听不烦喜鹊在枝头吟唱,看不够天鹅在湖面漫游。啊,我的郑州大学,你美轮美奂,你楚楚动人,我要伴你终生,我要,爱你一生!
最后,我要用一首七律《题郑州大学》来结束这篇文章:
学子万千汇郑州,红楼绿树竞风流。
东风西雨润诗趣,夕阳朝晖亮歌喉。
月夜讲坛灯火媚,花晨院落书声稠。
古都千载英雄去,吾辈今朝建一流。
文章转自 学习强国订阅号: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