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合一、以诗证史 ,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艰辛与辉煌的真实写照,再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历史变革”。纵观伟人诗词创作历程,土地革命时期是我党我军艰难成长、浴血奋战的关键时期,也是毛泽东的创作旺盛期。
这一时期,他写下多首诗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艰难复杂的革命斗争历史。
军民齐心建家园
铜墙铁壁终退敌
井冈山是毛泽东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名副其实的“革命的摇篮”。红军在井冈山发展时期,由于始终处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围追堵截、疯狂清缴的恶劣环境下,对各项工作都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提出“为保持秘密而斗争,各部应采取具体而又实用的保密措施”。
油画《井冈星火——朱毛会师》,章仁缘,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
此外,红军总部还一再强调,军队隐蔽埋伏要依靠苏区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为真正把敌人变成“聋子”和“瞎子”,各地方党组织充分发动群众,让老百姓逐渐认识了红军、理解了革命,将保守党和军队秘密化为了自觉行动。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中,“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一方面凸显了敌人的来势汹汹,另一方面突出了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从容镇定的气度。这是因为根据地“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不仅军队严阵以待,广大根据地人民也同仇敌忾,筑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1928年8月下旬,湘赣敌军趁红军主力在赣西南之际,向井冈山进犯。危急时刻,根据地人民在党的组织下,连夜修筑竹钉阵、壕沟、射击掩体等多重防线,并利用黄洋界天险声东击西,还通过伪装造成红军主力已回到井冈山的假象,唱了一出“空山计”。
中国画《井冈山上的斗争》,李震坚,浙江美术馆藏
激战一天后,敌人溃不成军,趁夜色匆忙逃窜。这就是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由来。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外景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
防意如城护征程
1934年10月,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
中国画《十送红军》,吴宪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长征准备阶段,红军做了严格的保密部署,相关计划仅限极少数中央领导人知情。当年8月,中央专门下发《中央关于秘密工作基本规则》,对将要进行的长征作出制度性保密规定,使长征这个巨大的秘密滴水不漏。
1934年底,红军进入贵州境内,加强了部队侦察工作。1935年1月初,部队突破乌江后,迅即派人向前侦察,秘密歼灭黔军城外据点,后又伪装成敌军,利用俘虏诈城,顺利攻下遵义城。
不过,由于遵义守军有3个团趁乱逃窜,中央军委派出耿飚率部追歼。当他们赶到“黔北第一险要”——娄山关,竟有了“意外收获”。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原来,当红军通信员利用遵义原有通信线路接通师部时,无意间竟与黔军线路搭在了一起。耿飚立即布置人员专门监听,掌握敌方实时兵力部署情报后,出敌不意袭占娄山关,形成了对遵义城的拱卫,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齐集遵义城提供了良机。
油画《遵义曙光》,杨参军、井士剑、任志忠、周小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军又于当年1月和2月两次攻占娄山关。为此,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中感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寓意着红军越过娄山关天险后,将以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和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继续向着胜利勇往直前。
油画《娄山关》,全山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漫漫征途严守密
红旗漫卷遍中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逐步建立健全保密工作,制订了相关规定和制度,并在实际斗争中积累了一定的保密工作经验。
油画《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蔡亮、张自薿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一是做好文件保密。要求全军妥善管理好战时案卷,尤其保护好机密文件。在接受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毛泽东曾专门提到一位“把藏有苏维埃政府档案的两只铁制文件箱背在肩上走完长征全程的青年”。二是强调军事保密。要求指战员严守军事秘密,在行动上做到“伪装”“隐蔽”“佯动”“假设”。三是重视情报工作。长征期间,军委二局通过无线电侦察破译大量敌人来往电报,供毛泽东等领导人决策,在打鼓新场、四渡赤水等战斗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沈尧伊,中国美术馆藏。油画左下角,可见红军无线电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无线电台
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英雄的红军走过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击溃了敌人无数次围追堵截,终于在10月初进入宁夏南部地区。
面对敌人设下的重重包围圈,毛泽东带领红军指战员经过周密部署,在运动中结合情报灵活推进行军路线,连续突破敌军多路防线,终于成功翻越六盘山,长征的目的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在望!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想到将要到来的革命全新局面,心潮澎湃的毛泽东写下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向世人展示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革命豪情,更歌颂了开天辟地的革命事业。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外景图
纵观土地革命时期,随着国内政治军事风云突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最苦难的时光。也正是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党中央在毛泽东领导下,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提供了一系列符合革命形势和任务需要,适合当时斗争特点和规律的保密工作方针、原则和策略,凝结为我党我军保密工作光荣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原载于“保密观”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xBQY_tkFslgitDOiYmX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