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为深入学习党领导下人民艰苦创业、改天换地的奋斗历史,郑州大学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豫地红心映朝晖,青春筑梦踏新程”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7月27日至29日赴豫北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追寻奋斗足迹,感悟精神伟力。
活动纪实如下:
7月27日,实践队怀着敬仰之情抵达“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风景区。在红旗渠纪念馆,队员们通过历史照片、开凿工具、沙盘模型和感人故事(如悬空作业、自带干粮),系统了解了林县人民十年奋战、劈山引水的壮阔史诗,深刻领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内核。

7月28日,实践队走进南阳市军事革命馆。在讲解员带领下,队员们依次参观各展厅,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系统学习了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大地的革命烽火。南阳保卫战全景画等展陈,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场景,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战争年代的残酷与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实践活动的三天里(7月27日-29日),队员们分组走访了多个社区的多位老党员(年龄75至92岁),聆听他们的初心故事与奋斗人生:
7月27日下午,拜访了57年党龄的刘奶奶。她自豪地回忆在红旗渠建设工地入党的经历,讲述当年女同志与男同志一样扛石头、搬建材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的信念。
7月28日上午,聆听了退伍军人张爷爷的讲述。他回顾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经历,强调“党员冲在最前面”不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是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真实写照。


7月29日,分组走访了其他老党员,包括服务群众数十年的基层干部、平凡岗位做出贡献的工人、为山区孩子点燃知识明灯的乡村教师等。他们虽经历各异,但都用一生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

通过实地参观与面对面交流,队员们深受震撼与教育。红旗渠精神、革命先烈的事迹以及老党员们的坚守,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队员们的心灵,使他们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实践队员感言:
· 实践队负责人王鸽:“站在红旗渠岸,才真正读懂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的分量。它不仅是历史的丰碑,更是引领我们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
· 宣传专员孙浩楠:“红旗渠是人类意志力的伟大象征,它无声诉说着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份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 实践队员马晓:“老党员们的讲述,让我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指引着我们年轻一代的前行方向。”
· 实践队员宋美佳:“这次实践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课堂。从红旗渠到革命馆,再到老党员身边,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 实践队员杜铭涵:“伟大的精神需要代代相传。我们要做红旗渠精神、革命精神的传播者,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