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上午9点,来自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匈牙利和德国的六名汉学家前往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进行学习,会议正式开始前,历史学院的各位导师和汉学家们进行了自我介绍,并简单讨论梳理了学员们的研究方向。安国楼教授给大家讲述了历史学院院训“坐风立雪,求是维新”的含义:“坐风”代表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立雪”代表的是学员的态度,秉承创新意识和坚持真理的精神,才能将学问做得更好。澳大利亚的苏珊娜学员汉语不是很好,德国学员魏骏骁主动帮她翻译。
选题确定后,历史学院的导师们引导青汉班学员参观了资料室和文物收藏室,历史学院徐玲副教授向学员们展示了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参与的遗址及墓葬考察图,并对收藏室中的藏品依次进行了介绍。参观结束后,学员与导师进行深入交流,崔天兴教授为澳大利亚学员选取资料。中午12时整,六名汉学家与历史学院导师在编钟前合影留念。
7月12日上午九点,文学院迎来了来自美国、越南、印度、阿塞拜疆四个国家的五位青年汉学家进行专业研修。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志远、副院长罗家湘、王士祥教授、王进进副教授五位青汉学员齐聚一堂。
见面会由罗家湘教授主持,许院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郑州大学文学院的基本情况,目前郑州大学文学院已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许院长表示文学院将全力支持本次青年汉学家研修活动,为各位青年汉学家提供优良的师资和高水平的指导。随后罗家湘教授、王士祥教授和王进进副讲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讲座内容,希望能够给各位青年汉学家提供不一样的思路、开阔新的视野,共同研究共同进步。之后,五位学员也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并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本次研修的主要课题。各位知道老师也根据学员介绍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共同努力,顺利的开展接下来的研修活动。
见面会结束后,许院长带领各位学员进行了参观,并与学员们就研究课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学员们纷纷表示很期待本次研修活动,希望能有新的收获。
参观结束后,于上午十点由罗家湘教授进行了文学院研修第一课《中国的神灵》,罗教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中国神话切入课程,娓娓道来。天气虽然炎热,但挡不住大家对知识的热情,罗教授连续授课两个小时,学员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十分认真。最后,罗教授还给每位学员赠送自己的著作《中原文化专题十四讲》,并为每位学员题字留念,祝愿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有所精进,留下美好的回忆。
7月12日上午九点,来自11个国家的11位青年汉学家走进公共管理学院,展开为期10天的研修计划。公共管理学院的高卫星院长,余丽教授以及诸位导师和汉学家们一起出席了此次会议。高卫星院长及诸位教授对11位学员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表示愿意尽最大努力协助汉学家们完成研修活动。
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给每位学员分配自己对应的导师,并确定自己具体的研修方向和研究主题。在讨论中,加拿大学员Michaela表达自己对中国在世界维和方面的参与,中国治理空气污染方案和措施两个话题的极大兴趣,亚美尼亚的学员Armen 则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领域情有独钟。就研究主题的讨论结束后,英国学员沈如风还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比如使用ZZU校内资源等。研讨开展如火如荼。 之后,学员还与自己对应的导师进行为时大概50分钟的热烈讨论,学员发表自己看法,导师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会议于上午11点结束。
7月12日上午,来自8个国家的9位青年汉学家们在国际教育学院二楼会议室参加了导师见面会。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卓明博士参加并主持了会议。9位青年汉学家流畅地介绍了自己的研修方向和对这次活动的期许。会上各指导老师也用十分诙谐的口吻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研究领域。他们虽然已经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却依然言行谦虚,热心待人,让各国汉学家们体会到了一脉相承的中华美德。
会后,青年汉学家们与导师乘车至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全媒体中心,在新闻传播学院宗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视频制作、演播以及无人机航拍实验室。其中,在参观广播站及演播室时,青年汉学家们个个跃跃欲试,“变身”成为播音员或节目主持人。别看他们都是一些严谨治学的专家学者,做起这些“表演”都像模像样。来自孟加拉国的张娜在中国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音员,今天她在这里用双语即兴“演出”,让人大开眼界。最后汉学家们在zzu media(郑大媒体中心)的标志处合影留念。
这一上午虽然短暂,但却充实。让大家即使在这炎热的夏日,也能感受到无比的愉悦,就像一缕清风飘飘然伴着凉意荡进每个人的心里。
下午2点30分,四个不同研修单位的31名汉学家再次出发,前往郑州大学校图书馆1楼报告厅,参加方可杰教授的古典音乐讲座。方可杰教授为著名音乐学者,国家一级作曲家,他所讲述的中原古代乐器的研发与演示深入浅出,展现了中国古老的民族,悠久的历史,深受学员的喜爱。方可杰教授从古代乐器文物入手,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向各国汉学家细致入微的介绍了我国的传统乐器,展现了古老民族对音乐审美的追求和我国的音乐文明。
讲座结束后,韩国学者宋镇烈,意大利学者菲利普积极提问与方教授探讨音律问题。讲座于4点30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