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风采

首页 > 女性风采 > 正文

平平常常做人 踏踏实实工作----郑州大学四附院内科(常爱琴)

作者:暂无 时间:2005-04-10 点击数:

 

平平常常做人 踏踏实实工作----郑州大学四附院内科(常爱琴)

    小学三年级的夏天,罕见的洪水,倒塌的房屋。一本水泡过的《乡村医生》;奥秘的机体,好奇的年龄,天使的形象,最终把我带入了医学院的大门。刻苦的学习,每年的三好学生,欣喜的奖学金。光荣的中共党员,把我送进了医院的大门,开始了我救死扶伤的人生旅程。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在病床前。曾几时何,看到烈日树荫下悠闲散步的身影,假日里合家欢乐的情景,也会感到深深的遗憾,这些大多与我无缘;勤勤恳恳,弹精竭虑,默默奉献,这才是我多年前的宿愿。
    但是工作不是请客吃饭,工作也缺乏温情浪漫,我们面对的是痛苦、疾病、甚至是垂危的生命。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牺牲精神,才能实现我的宿愿。
    从医近二十年来,很少吃过应时饭,很少穿过时尚衣,很少带孩子去公园,很少大年夜在家团圆,因为我是医生,每天要去病床前。但我也有快乐,我也有欢颜,那就是病人痊愈出院!那就是医院交给的任务完成圆满!
    2002年,郑州市组建“120急救网”,我院申请急救站,设备的匮乏,专业人员的紧缺,两天后验收的紧迫时间,决定了这项工作的艰难,院领导决定在内科基础上组建急救站,并任命我为急诊科主任。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科室的协助下,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工作:房屋的改建、室内的整理、器械的选购、人员的调整、制度的建立,五管齐下。时间紧,任务重,环节多,当时我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我是总调度师,一定要协调好各有关科室的工作,做到忙而不乱;房屋怎么改,符合急救站的要求,设备如何放置才有利于抢救病人,各项制度怎么立,符合规范,人员如何值班,才能合理有序地运转,这些都是陌生的;查资料,找文件,请教他院 ……当时真是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满脑子都是急救站。经过两天两夜的共同奋斗,一个规模可观,符合各项要求的“120急救站”赫然呈现在大家面前,并顺利通过了郑州市卫生局验收。但这仅仅是第一步,今后如何更好的做好急救工作,这个问题自然转化成了主要矛盾。精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是三大要素。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并鼓励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从各临床科室抽调人到急救站,证明我们都是精英。我们今后面临的都是急、危、重病人,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同病人一起和死神搏斗。所以我们要有高尚的医德,过硬的技术,团结协作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大家业务技术水平,开展了一系列多样化培训方式。先后请一附院外科教授、急诊内科教授、急诊科护士长、二附院麻醉科专家讲述专业知识,并多次开展演习、比赛及评比活动;我和护士长先后到省人民医院急诊科120急救中心取经学习,了解各方面管理技术,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法,同时建立了完整的院前急救病历,病人病情通知单等相关文献,使我院的急救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北郊人民的健康及生命筑起了坚强的堡垒。
    难忘的2003年春天,当“非典”妄图肆虐中原时,院领导及时按照上级指示,在我院建立“发热门诊”,作为内科专业的我再一次被任命为发热门诊负责人。责任重、任务急,我在动员会上鼓励大家: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院领导信任我们,全院支持我们,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望,严防死守,做好人民生命的保护神,为医院争光。在医教办、护理部、感染办和总务科的领导下,撤离了内科病区,一天之内建起了“发热门诊”和留观病区,全部医、护、医技、消毒人员到岗。病区建好了,人员到位了,设备齐全了,也就是说:我院抗击“非典”的这台“电脑”的硬盘具备了,但疾病是新的,诊断标准是新的,消毒防护措施是新的,这些“软件”怎样才能有机地组装到“硬盘”上,使这台“电脑”有条不紊的运转起来,达到“严防死守”的目的,我和护士长废寝忘食,细心摸索,制订出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制度:(一)加班加点,岗前培训一线同志,使大家正确认识“非典”,科学对待“非典”,虽然其传染性强,且报导医护人员感染率高。但是可防可治,我们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保存实力,才能最终战胜“敌人”。(二)带领全科同志认真学习“非典”的相关理论,包括疾病的病理、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做到人人掌握诊断标准,医护、医技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三)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责任到人;建立详细的书面记录和工作日志,以便查找和统计;建立严密的疫情汇报制度和通讯网络。当时疫情严峻,黄河大桥排查的发热病人大部分在我院留观。曾有人问我,你们怕吗?说真的刚走进病区时真有“怕”字闪过,可一进入工作状态,就象刚上战场的新兵,战斗打响以后,只有一个念头:多杀敌,早胜利。“在抗击非典战斗的第一线,医护人员表现出的是德,是信仰,是奉献。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一位群众如是说。是的,我们奉献了爱心,甚至是生命,但是我们也得到了回报,当我看到儿子学校发出的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当您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时候,请您放心工作,您的子女可以免费寄宿,我们会替您照看好孩子的”。当我看到各界人士纷纷向红十字捐款,捐物时……我再一次被感动了,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有什么理由不冲锋在前,献身医学事业呢?!在这场全民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尽了我们应尽的职责,院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们“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的荣誉;郑州市委授予我“全市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并授银质奖章一枚。现在想起来,还深深地感到受之有愧。
    “非典”过后的北京,许多人还心有余悸,为了寻找学习机会,我毅然决定去北京进修。8月6号,我如期走进了向往已久的神圣的医学圣殿——北京协和医院。同来的新学友说:“我要像你这样的年龄,就在家享清闲了,住地下室,吃学生食堂,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直是受洋罪。”我笑了,这样的“洋罪”还是勉强争取的。半年的学习时间里,我早出晚归,白天在胃镜室上班,晚上到病房看病人,翻病历,。星期六、星期天跟教授查房,为的是多见几个病材,多学一些知识,。在这满地是金的王国里,我不想错过任何一个采撷良机。在这紧张而充实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江泽民同志的题词:“严谨、求精、勤奋、奉献”是协和人的真实写照,老教授老当益壮,经验丰富,仍然虚怀若谷;年轻博士精明强干,胸有成竹仍然求索不减。他们执着的精神,他们高尚的医德,他们精湛的医术,他们严谨的学风,时时处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潜移默化着我,使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专业知识,也更坚定了自己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恪守医德,精益求精,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普通医生的信念。
    我院处于郊区,病源大多是农民及外来打工人员,经济不富裕,且健康知识不够,小病不进医院,大病不愿住院,病情稍有好转就要出院。所以,治疗起来就更困难。我们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着想”的理念,以最少的花费,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有时我们千方百计把疑难病人的标本送出去,把省内著名的专家请进来;有时我们万语千言,讲述健康知识,耐心说服病人坚持治疗;更有时我们为了能让病人不间断用药,不得不借钱给病人……
    我们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优越的条件,只有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朴朴素素过好自己的生活。
                                                                                                   2005.4.10

 

地址: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  邮编:450001  ICP备案号:豫ICP备41019702002177号

   欢迎您,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