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构建贯通协调高效的国企监督体系
日期: 2024-12-23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纪委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组织协调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穿透式监督。图为该集团工作组在内蒙古自治区分支机构开展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监督。刘文兰 摄

完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有力举措。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要求,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国有企业纪委在专责监督中,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主干作用,以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为目标,推动本单位(系统)着力构建贯通协调高效的监督体系,以高质量监督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以监督合力压实责任链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国有企业党委、纪委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抓,督促各监督主体充分认清在本单位(系统)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切实找准职能定位、扛起应尽之责。

牵住管党治党“牛鼻子”。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依靠全党共同努力来实现。在国有企业的监督体系中,企业党委担负主体责任,发挥着定向把关的领导作用,要认真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科学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对监督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困难做好研究解决,对监督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好督促整改,推动党内监督与法人治理监督有机统一。企业纪委要充分发挥党内专责监督作用,细化监督责任清单,把协助职责与监督专责贯通起来,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协助党委查找和研究解决需要联动推进的事项,推动将廉洁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推动风险事件和案件责任追究、员工违规行为处理与党纪追责问责工作贯通衔接,确保查与改(治)相促进,实现监督体系高效运转。

打通贯通协调“梗阻点”。问题是“靶点”,靶点精准,才能有的放矢。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各监督主体的协同意识明显增强,但项目计划缺统筹、协同配合欠规范、常态长效少抓手等问题依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多个监督主体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监督质效不高的情况。对此,企业纪委要“对症下药”,坚持把监督体系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下整体谋划,推进纪检监督与巡视巡察、财会审计、风控合规、组织党建等监督贯通,明确统筹职责、畅通对接渠道、优化协同模式,推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

拧紧担当作为“增压阀”。对党员干部而言,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是事业的要求、岗位的需求、个人的追求。企业纪委要坚守“监督的再监督”定位,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担起日常管理监督职责,推动本单位(系统)管党治党和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要有效解决企业内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的问题,对避事躲责、敷衍塞责、甩锅推责的追责问责,激励鞭策各类监督主体真正把监督责任扛起来落到位,以鲜明监督导向激励担当作为。

把握实践要求,搭建监督合力“四梁八柱”

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但经济领域一些矛盾和问题还很突出。如有的单位金融乱象屡禁不止、腐败问题时有发生,金融系统距离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做好“五篇大文章”还有不少差距。为此,国有企业党委、纪委要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提高监督质效,确保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纪委认真探索实践,着眼构建大监督格局,协助集团党委健全完善监督合力制度机制,初步搭建起监督合力的“四梁八柱”。

加强工作统筹。制定监督合力工作指引、监督合力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机构监督问责贯通协同机制等,指导系统内子公司跟进制定相应制度。定期召开监督合力联席会议,根据年度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和各条线年度工作计划,梳理分析各部门监督工作贯通协同任务需求,归集监督事项,形成全年监督合力工作计划,推动各监督主体工作协同发力。

实现信息共享。整合纪检、巡察、财会、风控、合规、审计、组织等监督力量,规范互访互查、信息推送,各部门定期分享监督工作方案、检查报告和问题清单,不定期围绕相关政策规定、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等开展讨论,实现管理要求共知、问题共研、方法共用、成果共享。针对监督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以及需要跨部门会商协调事项,依托联席会议加强沟通联系,重要事项当面会商研究。

推动队伍联建。针对各监督条线人员数量较少、力量分散等情况,集团纪委依托巡察监督人才库,吸纳各部门和子公司骨干力量,配套完善资格准入、抽调选用等措施,努力实现集成化培养、模块化分组、一体化使用目标。

开展联合检查。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营销费使用管理、境外机构管理等重点事项,制定联合监督项目计划,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分工和监督内容,采取部门联动、上下结合等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穿透式”监督,形成联抓共管的监督合力。

落实闭环管理。定期汇总各监督主体发现问题情况,加强对重大问题的集体研判,研究制作发现问题全景提示图,注重透过表象问题看背后深层次的制度机制问题、透过业务管理问题看是否存在失职失责问题,切实做到同向发力、共促整改。

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形成监督合力新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对照新任务新要求,国有企业要紧紧扭住监督融合这个突破口,进一步探寻内在规律、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创新监督合力领导体制。探索成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的内部大监督委员会,由党委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统一领导本单位(系统)内部监督工作,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增强合力。党委发挥主导作用,监督就更加权威;纪委具体统筹推进,监督会更加有力;各职能条线深度参与,监督才更加有效。

健全监督合力工作机制。结合本单位(系统)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项目统筹、信息共享、情况会商、联合检查、线索处置、督促整改、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确保监督合力落到实处。特别是在项目统筹上,采取集中统一与灵活机动相结合,重点项目由大监督委员会统一制定并组织实施,常规项目可由职能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机动安排,更好实现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统一。

探索监督合力运作模式。充分借鉴巡视巡察和审计“两统筹”工作方法,将不同监督主体相近监督任务有机融合到一起,如对重大改革落实情况、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风险事件化解处置、新时代组织路线、境外投资管理和对“一把手”及领导班子监督等。鼓励各监督主体之间进行“双边”或“多边”协同,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等工作模式,找准协同发力的结合点,根据需要阶段性进入、灵活性编组、集中性扎口,努力做到一项监督完成多件任务、一次检查形成多个成果,切实避免重复检查、减轻基层负担。

深化监督合力结果运用。坚持查纠问题与系统治理相衔接,做好监督检查“后半篇文章”,在纠正具体问题的同时开展复盘复检,梳理分析问题背后暴露出来的党的建设、责任落实、权力运行、制度执行、风险防控等方面深层次原因,把教育引导与纪律约束、完善制度与优化治理、推动整改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以督促改、以督促建、以督促治。【李丙泉 作者系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郑州大学纪检监察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