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6月22日,第十届李济考古学奖学金获奖名单公布,我院两名同学获得李济考古学奖学金提名。2019级研究生付荣玉撰写的《三门峡上石河春秋墓地出土“虢人”的生物考古研究》获李济考古学奖学金学术组(指导教师:周亚威);2019级研究生宋倩撰写的《大河村遗址“骨筒形器”工艺与功能探讨》获入围奖(指导教师:崔天兴)。付荣玉《三门峡上石河春秋墓地出土“虢人”的生物考古研究》一文,分别从人口学、墓葬价值分析、肢骨特征...
2021年6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侯旭东先生来我院为师生作题为《刘渊起兵之路再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袁延胜教授主持,100余名学生聆听了本次报告。讲座中,侯旭东老师首先对古代民族研究的范式进行了反思,侯指出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刘渊的族属与血统、刘渊起兵的性质与原因、刘渊建立政权的国家性质。对此,侯老师从“民族”一词的语义发展变化,阐述了20世纪以来民族史的定义。侯老师指...
2021年6月19日下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系列学术讲座“中原历史文化讲堂”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五楼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坛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侯旭东先生,作题为《关系视角、日常与历史》的讲座。讲座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袁延胜教授主持,历史学院16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侯旭东先生首先从“日常统治”研究的概念、内涵、研究视角讲起。侯先生认为,我们要跳出传统史学研究对象为事件、人物和制度的樊篱,要从关注...
6月1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瑞研究员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报告厅为历史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从昆明池考古看历史时期考古的文献贡献》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历史学院袁延胜教授主持。刘瑞研究员以2012年以来有关汉唐昆明池考古工作为例证,探讨了如何处理历史考古时期考古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问题。刘瑞研究员首先梳理《汉书》《后汉书》《旧唐书》等记载,介绍了汉武帝开凿昆明池的背景、目的和昆明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昆...
6月16日,历史学院诚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瑞研究员莅临我校,在图书馆第三报告厅为历史学院及相关专业学生作了题为《秦汉都城的轴线与天地秩序》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郑州大学副校长韩国河教授主持。刘瑞研究员以轴线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作为切入点,讲述了秦汉都城的轴线与天地秩序的关系。通过对阿房宫遗址微地貌的揭示,延伸出秦始皇在都城选址中所体现的“轴线”理念,进而阐释《史记》所记载“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的...
6月8日,郑州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喻先惠、乔宪丽、谭宇、王思宇一行,来院检查督导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陈可猛作了工作汇报,副书记崔红伟、田昊然参加。陈可猛书记结合学院前一阶段深入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作了详细汇报,指出历史学院在认真完成学校要求的工作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举行了师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及竞赛,并开展了相关学术研讨,帮助师生们更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