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厦门大学钞晓鸿教授应邀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作题为《融合与创新:景观史研究探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院王星光教授主持,部分老师、研究生、本科生听取了此次报告会。
钞晓鸿教授从学术史与概念、材料问题、方法问题和论题及意义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景观史研究发展的最新感悟。鉴于学界对于景观史及景观概念存在各种说法,钞晓鸿教授对国内外景观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细致的回顾,通过挑选学术史中的经典论断提出景观史研究的材料问题和方法问题,认为某些“以资料为基础”的研究,缺少对“资料出处”、“直接证据”的考证,对文献性质、文本作者等其他方面的缺乏讨论。关于地方志中“景观错位”和“景观迷失”的问题,要将景观和景观史料相结合,景观需要从整体着眼,但研究却需要从景观的具体要素入手。同时要将景观与景观背后的人、景观文本与文本作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理解历史上的景观,人文景观才会更加人文。
在报告会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在场师生与钞晓鸿教授围绕地方志的利用和解读、资源边疆、环境考古与环境史的联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王星光教授总结发言,认为钞教授的报告从环境史研究谈到地方志文献,再讲到当下历史学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了他的前沿意识和学术担当,通过钞教授的报告,给与会师生带来更多的启发。
钞晓鸿教授简介:
钞晓鸿,陕西渭南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图书馆馆长、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等。近年来侧重于明清以来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 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有《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经济》、《明清史研究》等。独撰或第一作者的学术成果曾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连续四届)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连续二届)。曾获“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 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