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与中国文物报联合主办、郑州大学中原考古协会承办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进校园——郑州大学站”首场于2019年4月3日15:00—18:00于郑州大学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顺利举行。讲座由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靳松安教授主持和点评,历史学院等相关院系教师、学生参加了本次汇报。

刘锁强副研究员《广东英德青塘遗址考古发现与收获》的主要收获可以概括为:第一,连续的地层与文化序列为华南—东南亚新旧石器过渡阶段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尺,并揭示出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过程的耦合关系;第二,墓葬与人化石的发现对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宗教信仰、现代人演化与人群扩散等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第三,青塘遗址为研究华南新旧石器过渡阶段聚落形态、早期陶器的出现与发展、现代人行为复杂化、区域史前文化的关系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材料。

马明志副研究员汇报了《黄土高原的史前宫殿——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确认了芦山峁遗址的大型夯土台基及其上的三座大型建筑建造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发掘收获被系统概括为“四个一”和“一个三”,即一座大型台基、一批典型陶器、一起夯土藏玉、一批最早的筒瓦、三座规划严整的院落。芦山峁遗址对研究河套地区的文化关系、聚落演变和社会进程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探明中国聚落、都邑形态演变和早期文明的起源具有一定意义。

彭小军助理研究员汇报了《长江中游的文明曙光——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城河遗址为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的重要城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经过数次发掘,发现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祭祀遗存等重要遗迹,从内部聚落形态的角度揭示了屈家岭社会的发展。北城垣外侧发现的王家塝墓地则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缺乏史前大型墓发现的空白,对重新审视屈家岭文化的社会结构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汇报结束后,同学们分别就新旧过渡阶段的“农业起源”“广谱革命”、文明起源阶段的“建筑技术”“墓葬礼仪”“区域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提问和讨论。

上一篇:我院青年教师赵昊博士获美国考古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

下一篇: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尼山书院理事会秘书长李西宁先生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