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1日下午,在历史学院三楼教工之家,二十多位青年教师和学生聚精会神地在听着什么,他们的表情十分专注,如醉如痴。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投入?原来这里是在举行历史学院教师节专场学术沙龙,主讲者是郑永福教授。
年已七旬的郑永福教授作为历史学院的老教师,治学严谨、教学精彩、思路开阔、为人谦和,一直深受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爱戴和欢迎,正如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安国楼在开场时所讲“是历史学院教师的一面旗帜”。今天他为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分享的是他多年来治学从教为人的宝贵经验和体会。
郑老师首先对在场的学生们提出上大学伊始就要从思想上转型,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将提高能力放在首位。接下来用“缠足”、“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一系列生动的学术实例,阐释了胡适的“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的观点。郑老师还和老师们交流了自己在教学上的深切体会,认为在大学高年级讲课要讲教师自己的学术研究经过和心得,教给学生做学问的方法和路径;他介绍了自己的老师白寿彝先生曾经教给他的“老师开卷讲课”的方法,告诫大家做老师要讲学生看了提出的问题、学生看了也不懂的、看了以为懂实际却不懂的、以及学术动态;特别是指出了为人师一定要懂得启发学生的思路,而且对自己要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要“法乎其上”,起码要“心向往之”。
而最为大家所感动的是郑老师谈到了很多他做人的一些准则,比如他认为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做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持之以恒地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那就已经很伟大了。比如他认为做人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不要将人生的精力用在算计人心上。他讲自己的座右铭是“安分守己”,就是要做好自己应尽的责任,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还有“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郑老师平易谦和、幽默风趣的讲述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大家时而颔首称赞,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宁静沉思,时而热烈讨论。两个多小时的交流每个人都觉得意犹未尽,对于在场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人生与学术的盛宴。希望以后这样的交流和学习还能继续。
“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作为历史学院工会的特色活动,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给青年教师们一个交流沟通、讨论学术、教学与生活的平台,受到大家的欢迎。新的学年我们将会更好地开展这一活动,让它办的更有特色,给广大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平台来提升自己,为历史学院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