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赵海洲副教授的著作《东周秦汉时期车马埋葬研究》是在考古学家韩国河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201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最近在日本翻译出版。该书由日本京都大学教师冈村秀典、石谷慎、菊地大树翻译,日本著名的人文社科出版机构科学出版社东京株式会社图书刊行会于2014年9月出版,译名为《中国古代车马の考古学的研究》,16开,218页。
“车马”对于中国古代历史而言,不只是社会生活与军事活动的“工具”,它们还有着更为特殊的政治、文化层面意义。在先秦两汉社会,“车马”是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不同的等级在不同场合对“车”的使用都有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由于“车马”在上层社会备受重视,因此“车”、“马”以及“车马构件”在相对高级的墓葬中常有发现。目前的田野考古发现说明,商代已有较多“车马埋葬”现象,到西周时期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东周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车马埋葬”文化的最高峰,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是纵向的发展还是横向的比较,都隐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该书充分搜集了东周秦汉时期的车马埋葬遗迹的资料,通过类型学的方法对这一时期的车马遗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总结出不同车马车马埋葬遗迹类型及发展变化规律。该书分为六个部分,前两部分介绍了学界的研究状况和车马埋葬的相关考古发现;第三部分,对车马遗迹进行分类研究,概括各类型的特点与演变规律;第四部分分析了马车的形制,指出单辕车在西汉中期开始转变为双辕车,马车的使用开始走向世俗化;第五部分对车马器具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各类车马器具的时代组合特征,分析车马器具在墓葬中的空间位置的转移。最后作者专门设置了“东周时期的车马祭祀”一章,对当时的车马祭祀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考古学研究,包括车马祭祀的对象及场合、车马的处理方式、车马与其他祭品的组合方式等,并对车马用于祭祀的源流进行考辩。该书坚持以考古学的方法为基础,同时注重与文献史料的结合,始终把“车马埋葬”放到整个东周秦汉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观察、思考,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成就。
《东周秦汉时期车马埋葬研究》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重要的考古学术著作,对于推动东周秦汉时期历史文化研究具有积极的影响,该书日文版的出版和发行对密切中日学术交流,扩大郑州大学考古系的学术影响,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