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 欢迎您!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529日下午,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农史》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王思明教授在应邀主持我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论文答辩会期间,在历史学院五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漫谈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院中国史学科负责人王星光教授主持,相关专业的师生聆听了此次精彩的讲座。

王思明教授首先从“远古先人,何以为生”谈起,介绍了原始人类的食物来源和饮食方式,接着引出“农耕与畜牧”的主题,指出家畜的驯养和稻、粟、菽、茶的发明带来的历史性影响,以及中国作为世界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的重要地位。通过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等考古文化遗存实例,王教授为我们解开了“秦汉以前80%的中国人吃什么”这一谜团,指出粟在唐以前中国北方粮食作物中的重要性。由于石磨的发明和粟麦轮作的推广,小麦逐渐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到了宋代,虽然中国主粮仍为粟、麦、稻,但相对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方小麦生产消费已远超小米。而随着唐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稻作生产得以勃兴,大米也逐渐成为中国粮食的主要供应。王教授认为中国食物原料经历了茹毛饮血、播种百谷、五谷六畜、南稻北麦、农牧并进的历史进程,并详细论证其中变迁的动力来源,以及明清人口突增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最后,王教授分析了中国食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中国古代“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值得当今社会加以珍视和借鉴。

报告会结束后,王思明教授就“清中期以后人口剧增主要因为外来作物传入还是税收制度改革”、“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文化与人多地少矛盾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历史上其他非粮食作物的时空变迁”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王教授的讲座思路清晰、脉络完整、内容详实、生动有趣,让师生们受益匪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思明,男,湖南人,农学博士,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农史》杂志主编。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农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成员、农业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上一篇:名师名家讲坛:左玉河研究员学术报告会预告

下一篇:名师名家讲坛:《清代前期税关研究》学术讲座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