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我院在北核心教学楼1105室举办 “纪念抗战胜利与史学研习” 新生入学教育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学院徐有礼教授主讲,2025 级本科及硕士新生到场聆听,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雷老师主持。
徐有礼教授围绕三大核心内容展开讲授:一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现实意义,二是抗战胜利纪念与史学研究的内在关联,三是史学研习中的“双基”学习与“问题”意识。讲座中,徐教授明确提出三条核心主张:要了解抗战历史需掌握基本史实、要理解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要站稳研究抗战史的基本立场。徐教授结合具体史实深入阐释,既揭露了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也强调了中国军民以惨烈牺牲换来胜利的历史价值,明确中国抗战作为近代以来反侵略首次完全胜利的深远意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及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
同时,徐教授着重强调史学研究应遵循“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的原则,警惕“抗日神剧”等历史虚无主义谬误。他谈到,抗日战争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阶段与史学研究热点,相关领域已积累丰富成果,史料整理与研究实践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等多领域,且持续为新闻、文学等学科注入内涵,新史实与新思路催生的研究结论广受认同。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本科生代表李卓健就“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哪个更重要”提问,徐教授回答,研究需紧扣实践发展脉络,宏观研究存在天然局限,建议史学专业学生应侧重微观研究,同时找准微观与宏观的关联节点。研究生代表黄浩元提出微观史料易因保管不善、时代更迭丢失的难题。徐教授表示,可借助数字扫描、云端存储、口述史音视频录制等现代科技手段,为零散的民间文书、口述记忆等微观史料建立永久数字档案,有效破解丢失困境。
讲座尾声,张雷老师作总结发言。他对徐有礼教授的精彩分享与细致答疑表示诚挚感谢,认为本次讲座为新生搭建了深入了解史学研究的优质平台,帮助同学们深化了对史学研究的认知,收获颇丰。随后,本次讲座圆满落幕,徐教授与参会师生共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