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邓淑苹
报告时间:2018年3月29日上午9:00—11:00
报告地点:历史学院五楼学术报告厅
报告简介:
梳理史前至东周玉礼制的演变,指出约自公元前3500年以后逐步形成华东“物精崇拜”、华西“天体崇拜”的宗教信仰,认为夏、商、周、汉王室家族发迹自不同的区域,在逐鹿中原的历程中,逐渐将华西、华东的用玉文化融合并创新,终于发展了自成系统的“楚式礼玉”,成为战国至汉代重要的文化成分。
将“楚式礼玉”定义为是用一种目前尚不清楚矿源何在的草绿色系“楚式绿玉”制作的“祭玉”与“葬玉”。前者专为祭祀神祇用,后者“葬玉”最初主要有璧、璜、琥龙(常被称为“龙形佩”)三类。汉代仍是“楚式礼玉”的盛行期。用“楚式绿玉”制作的“祭玉”出现于甘肃礼县鸾亭山、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等祭祀遗址。除了璧、璜还增加了尖首圭、琮、人像等。“楚式绿玉”制作的“葬玉”大盛于各诸侯国,除前述器类外,进一步发展出玉匣、玉棺等。研究分析得出,“楚式礼玉”是结合史前华东“物精崇拜”、史前华西“天体崇拜”二个宗教思维的产物。尤以同心圆结构的“双身合首琥龙纹璧”表现最为明确。
邓淑苹简介:
邓淑苹,女,1948年出生于台湾云林虎尾。 1970至74年读书期间,曾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济所长的研究助理。 197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即任职于国立故宫博物院,1991年升任研究员,1992年至2002年曾以研究员兼任玉器科科长,2007年至2009年曾任器物处处长。2017年9-12月应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研究院邀请担任访问教授。目前仍任职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委员。
重要的学术贡献为:
一、1993年以石峁征集玉器为基础提出“华西系统玉器”观点。近年成为考古界重点项目。
二、1995年在伦敦国际会议中,宣读论文〈中国古代玉器文化三源论〉,以中国古代文献记录有关氏族集团的资料,解读考古出土史前玉器呈现明显的三大板块现象。论文以中英文发表。
三、2004年以后,解析华夏大地史前文化因生态差异形成华东、华西。分别发展“动物精灵崇拜”与“天体崇拜”的宗教思维。曾三度通过“上层远距离交流”传递宗教思维与玉器文化。
四、自1983至2015年,邓淑苹以清宫旧藏为基础,数度出版十四世纪后中亚、西亚、南亚的玉器文化研究成果,此一课题成果享誉国际。曾于2017年应邀赴英国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