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议指南
1. 报到地点
华智酒店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97号
宾馆电话:0371-68059999 或15538138710
2. 开会地点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3. 联系人
陈隆文:13526652657
王 琳:13783620682
申志锋:19138182966
王宇谦:18339951293
李 勇:15237121617
二、办会单位
主办单位:
郑州大学
中国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
承办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郑州大学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
中州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方文化研究》杂志社
三、日程安排

四、会议议程

分组讨论议程
组别:分组讨论一组(黄河历史地理组)
地点:历史学院204会议室
注意:每位宣讲人发言时间为10分钟

组别:分组讨论二组(历史政治地理组)
地点:历史学院203会议室
提醒:每位宣讲人发言时间为10分钟

组别:分组讨论三组(历史农业地理组)
地点:文学院202会议室
提醒:每位宣讲人发言时间为10分钟

组别:分组讨论四组(历史文化地理组)
地点:文学院106会议室
提醒:每位宣讲人发言时间为10分钟

组别:分组讨论五组(博士生组)
地点:文学院106会议室
提醒:每位宣讲人发言时间为10分钟

五、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简介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前身为历史系,创建于1956 年,时为原郑州大学七个初创系科之一。2004年更名为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世界史2个本科专业方向;中国史、世界史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国史、世界史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依托于历史学院等人文社科院系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2015年,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群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2017 年,依托于历史学院成立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 中原历史文化学科进入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郑州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先秦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明清经济史、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河南地方史、人口史、科技史、越南史、中东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古代文明的探索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学院以建设中原历史文化世界一流学科为契机,秉承“坐风立雪,求是维新”的院训, 进一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科学研究为基础,文化传承为宗旨,服务社会为目的,助力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史学科是郑州大学最早创办的学科之一,1958 年开始招生。1981 年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专业获得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 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河南省人文学科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006 年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 年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分为三,中国史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中国史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国古代史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史学科自2012 年以来一直为河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也是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和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学科“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群的主要支撑学科,是国家级学术团体“中国现代史学会”的创始单位。历史考古学、中国近现代史、国学经典研读教学团队为河南省高校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原与中华文明”创新团队是河南省高校社科创新团队,“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设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6 个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专门史、历史地理学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有中国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史系现有专职教师3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5人,均有博士学位。近年来3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包括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0余人,以及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等。近年来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出版高质量学术著作30多部,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2项,完成国家级在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3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
中国史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素养,掌握系统历史学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搜集整理史料和分析研究历史事实的基本技能,掌握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的能力,以及具有健全人格、国际视野、知识宽厚、有学术创新精神和历史人文关怀的高层次、高质量的历史学专门人才。中国史专业学制4年,按“历史学类”进行大类招生。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开展大类培养,第3学期进行专业分流,开始按专业培养。学习期满, 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