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历史学院祁梁副教授指导的博学读书会第二期活动成功举办,
本期读书会面向历史学院师生,以史学著作为主,兼含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著作,旨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本期读书会聚焦于孔飞力所著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以下简称《叛乱与敌人》)。活动伊始,祁梁副教授为同学们系统梳理了《叛乱与敌人》的文本逻辑,精准勾勒出书籍的脉络框架。他深入剖析了该书独特的“地方军事化”视角,揭示了晚清社会在各种叛乱事件冲击下的深层变革。通过对湘军、团练等地方武装力量崛起的分析,展现了士绅阶层是如何凭借宗族网络、地缘纽带和与儒家意识形态,逐步构建地方权力体系,最终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帝国形态向近代化转型的复杂过程。
之后,各位同学依次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大家就书中援引雷海宗“中华无兵文化”的内容进行畅谈,并从历史研究的专业视角出发,对晚清民兵战争本身以及揭示军事组织背后的权力网络进行了分析。在探讨晚清央地权力关系时,有同学援引了刘广京、李细珠等人的论点,指出晚清央地权力格局并非此消彼长,地方士绅权力影响不宜过分夸大,地方实力是“有限的权重”。在探讨本书史料运用方面时,有同学指出本书史料运用丰富,涵盖方志、太平军捻军以及白莲教部分人物相关史料。同时,也有同学指出孔飞力认为1863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并强调绅士是作为国家与基层的连接点而存在,并结合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中的论点,提出正式与非正式的地方政府间关系、士绅与保甲以及士绅由地方的守护者转变为国家的叛乱者等观点。
活动尾声,同学们分别以“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中国中心观”、“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为话题展开自由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火花不断。祁梁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困惑,给予了专业且详尽的解答,为本次讨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博学读书会历时近三个小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在思维的碰撞中拓宽了学术视野,加深了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叛乱与敌人》所揭示的历史经验不仅为解读过去提供了丰富素材,更为思考当下社会问题提供了宝贵借鉴。博学读书会将继续秉持促进知识交流与学术探讨的宗旨,为成员们搭建为思想交流的平台,推动跨学科研究与思考的深入发展。


供稿人:张辰皓